编者按:学生心中的慈母,同事眼中的“强人”,家中半边天。她们,巾帼不让须眉,荣誉等身:为禽流感的诊断与防控作出了突出贡献;大年三十坚守疫病现场;当选湖北省最佳职场女性……动科动医学院10名女教授的故事引人注目。她们有着怎样的内心世界,她们的人生路上又曾留下过怎样一串耐人寻味的足迹?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她们的工作,走进她们的生活,走进她们的心灵深处……
座谈中,女教授们谈得最多的一个词语就是:生逢其时,时不我待。
科学面前不分性别,我们其实真应感谢这个时代。动物遗传育种系主任赵书红教授如是说。
求学路上,出生于六七十年代的女高知们拥有更多的机会和更好的环境接受高等教育,社会对研究人才的渴求不断加大,她们中的许多人很自然地就走上了科研的道路。“记得‘九五’时拿一个普通项目都很困难,更别提重大项目。‘十五’开始,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对科技的重视和支持,我们女同志的课题也逐渐增多。”2003年7月,和爱人杨利国教授一同来到学校的郭爱珍教授,短短6年时间,课题经费已从最初的10万,增长到现在的700余万。
“这和我们国家、社会重视科学、尊重女性的大环境有关。”胡敏教授说,“在日本,在澳大利亚,有很多全职太太。”
激励她们的不仅有时代的鼓舞,还有动科动医学院踏实严谨、“永争第一”的精神传统。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畜牧兽医学院女专家的数量也位居学校前列,17人有副高以上职称,4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无论畜牧学或是兽医学,均强调手脑并用,知行合一。毕业不久的女教师每每以“养猪的”和“女兽医”自居。更为难得的是,行业面前无男女,男同事不因为你是女的而对你照顾有加,女教师自然也不会以女士自矜而束手束脚、自我减压。除了力气稍逊,猪场里,喂料、选育、配种、分栏等工作,女教授均能胜任。
老一辈女教授的言传身带、典型示范作用以外,学科带头人的提携帮助,让女教授们受益良多。靠1400元课题费和一栋茅草猪舍起家,16年卧薪尝胆,熊远著院士创建了中国第一个种猪测定中心、种猪质检中心和家畜工程中心,选育出畅销港澳的名优瘦肉猪“杜湖猪”,培育出中国本土第一个高瘦肉率的湖北白猪新品种及其品系。而今他的学生也都成大器,李凤娥成为了学院最为年轻的女教授,彭健已是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系主任、学科带头人,科研做得有声有色,不少专利与技术已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衷心感谢熊院士为我们提供了学习、工作的平台,带领我们走上教学、科研的道路,”彭健说。病毒室创立初期,条件简陋,陈焕春院士把回国科研启动金2400元全部购买了实验室急需的-80摄氏度超低温冷柜、ELISA酶标仪和加样器,从报废仪器中淘出的一台冷冻高速离心机一直使用至今。郭爱珍说,“我们进入科研领域,踏入实验室的时候,享受了太多陈院士以及老一辈学者无私开创的条件。”“陈老师对我们的关心不仅体现在科研指导上,即使我们家里的琐事,有时他也会亲自过问,这让我们敬佩和感动。”方六荣教授谈起陈焕春院士,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谈及自己的科研道路,已经是系主任、农业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负责人的赵书红总会提起她的老师、实验室创始人之一的彭中镇教授。赵书红现今还保留着这样的习惯:实验室的鉴定会、答辩一定邀请彭中镇老师参加;科研进展上碰到了困惑和创意,第一时间给彭老师打电话;实验室取得些许成绩和点滴进步,她也不忘了与彭老师分享。
近日,郭爱珍的一项科研成果——“人和动物结核病新型特异诊断试剂研究”引发各界关注。该技术先抽取人的血液,用结核菌特异性蛋白试剂进行检测,将结核病检测时间由8周缩短至12小时,有望大规模应用于临床,产生显著社会经济效益。其他女教授的研究成果也不胜枚举。
面对年终总结长长的一份工作表,我要尽最大努力把它填满!彭健的这句话可以作为女教授们敬业为学的最好注脚。
金梅林办公室一角有个小纸箱,里面装着方便面。平时吃饭,基本以食堂为主,加班就吃泡面。2005年为研究快速、适合现场使用的禽流感诊断技术,她带领研究小组攻克难关,在实验室、养殖现场来回奔波,研制出一系列快速检测试剂盒,其中3种已获得新兽药注册证书。
“不知足”源自对专业的热爱。2008年3月,郭爱珍颈椎病发作晕倒在实验室,被人发现后立即被送进医院治疗,她在病床上躺着闲不住,就爬起来写论文,一星期不到她强行出院,带上药物奔赴上海参加“中欧再现传染病研讨会”。临走时医生心疼地说,“这样工作,病哪里会好哟!” “兽医科学研究很有意义,领域很宽,空间很广,需要我们投入更多的精力!”谈起发展前景,金梅林踌躇满志。学院年轻的女博导方六荣说,“做基础研究,永远只有第一,没有第二,我们必须付出更多”。
她们的研究生自然都能触摸到这份炽热的责任与爱。张淑君非常注重学生国际视野和交流能力的培养,尽可能为学生创造赴国外锻炼的机会。彭健对学生要求严格,实验室的每一处角落,她都会让学生好好打扫。学生毕业前夕,她认真了解学生的求职意向,细致查看他们的简历,教授他们诸如如何打领带等求职细节,并不失时机地向同学、同行推荐。
“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学院所有的女教授对裘法祖院士的座右铭均有着深刻的体会。
10名女教授,不少夫妻是同行,郭爱珍与杨利国共同研究牛病,彭健和蒋思文教授是84届畜牧班同学。方六荣和丈夫肖少波甚至研究兴趣都一样,他们都是研究有猪中“艾滋病”之称的“蓝耳病”。
方六荣和肖少波的女儿平时在家里没人陪,周末一家三口就在实验室度过,这让他们心生愧疚。最为愧疚的还不止这些,由于方六荣两口子都忙,现在方六荣中风卧病在床的老父亲还是她80多岁的母亲在照顾。下班后,方六荣赶紧回到家里做家务,照顾生病卧床的父亲。郭爱珍在美国读博士后期间,父亲病危,为不给她增添负担,家人直至她回国才告知父亲去世的消息,得知消息的郭爱珍感觉十分愧疚,她立即把母亲接到身边住,现在郭爱珍每年都要利用假期至少陪老人出去旅游一次。
“你又在实验室,又是在开会!”每当听到老母亲在电话里念叨,金梅林感到羞愧。她每周都要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抽出时间陪母亲至少吃一顿饭。
女教授们在子女教育方面没有少操心。方六荣每个周末都要抽出时间陪女儿到图书城购买学习资料,余梅每天晚上都要抽出时间辅导女儿做作业。让她们欣慰的是,儿女们都很争气,10位女教授的儿女都是名牌大学毕业,不少还考上了国外重点大学公费研究生。
“她是个好母亲,女儿的成长她没少操心”提起爱人刘榜,张庆德深有感触地说。“璐璐,那边下大雪了,记得添衣服,小心着凉,”刘榜与远在美国攻读博士学位的女儿视频时常常叮嘱。
“她是个居家能手”,谈起爱人彭健,蒋思文笑着说。“家里的家具及陈设都是她一手操办的,家人的衣服都是她挑选和购买的。”蒋思文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实际上,帮助是无声的,更是相互的,女教授为了家庭付出了很多,而他们的另一半,除了在家庭中默默给予支持外,在事业上既给他们树立了榜样,又给予了女教授们最无私的支持。当张淑君遇到实验不顺等烦心事时,她的先生常常嘻嘻哈哈开导她,直到她心情逐渐晴朗。“我要感谢他,他给了我一个搞研究的好心情,”张淑君说。郭爱珍初来华农,科研遇到困难时,杨利国则一直给她打气,夫妻二人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中一直相互支持,相互鼓励,共同进步。
难得聚到一起,女教授们有说不完的话,谈研究进展,也谈论购物、发型、家庭妙招。作为最年轻的女教授,李凤娥空闲时间喜欢陪着家人逛逛商场和公园。2007年学校新生开学典礼,彭健作为教师代表发言,发言之前,她特意去发型店精心烫了发。
3月10日下午,畜牧楼B座105,和煦的阳光倾洒,灿烂的笑容洋溢脸上。动科动医学院庆祝妇女节女教工座谈会正在举行。“感谢女教工的付出和贡献,望大家保持愉悦的心,维护和谐的家,开创更多的成绩!”该院党委书记程国富教授说道。(周全、范盛先对此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