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究竟有多远
——记生科院优秀毕业生程敏章
保送清华大学,是一件多少人想都不敢想的事,但是他做到了。两次参加数学建模,两次获奖;成功完成国家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他头上的光环不算多,但却个个具有高含金量。他,就是生科院生物技术专业的优秀毕业生程敏章。
关于程敏章,大家最感兴趣的一个问题,恐怕当属他究竟是如何被清华大学保送录取的。让笔者大吃一惊的是,他只用短短的几句话来叙述这一过程:通过同学得到了清华大学陈晔光教授的邮箱。然后发了一封邮件,接着去面试,最后就定下来了。呜呼哉,踏入清华园原来如此简单。
从小就很淘气的他,喜欢自己专研一些东西,不喜欢上课,不喜欢被束缚。所幸,程敏章的父母很开明,并没有过多的干涉他的自由,而是让他自由涉猎。这样的宽松环境奠定他所有成功的重要基础。
“高中时志向是学医,因为高考不理想,所以选择了医学的上游学科生物,为的是将来出国能够比较容易转学医。”后来托福考试也不理想,出国梦化为泡影,又转志考研。但最终却保送进了清华。同学们笑称他是“意志最不坚定的一个”。然而,三易其志的背后是无时不刻的积淀。他说,正是由于现实与理想的差距,才让他下定决心要做到最好。笃信只有做的更好,才能走的更远,才能缩小现实与理想的差距。无论是参加建模竞赛还是参加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抑或是在杨在清教授的实验室跟随雷霆教授做课题,都是他为自己所积累的资本。然而,他的付出是值得的。两次数学建模竞赛,一次获得省一等奖,一次获得国家二等奖;科技创新基金和实验室的工作也都做出了成果,发表了几篇高质量的论文。如果没有平时对课业的认真对待,如果没有在实验室里的孜孜以求,是不可能取这些他人看来近乎奇迹的成就的。正如他引用高中班主任的一段话:“不管你在哪一所大学,只要在大学的每一个阶段都达到了老师的要求,你都是有能力考进清华大学甚至中科院。”的确,不论处于优势或者劣势,只要执着下去,奋斗不止,都可以有所成就。
程敏章说自己一直以来都不是很有信心,因为看到了自己与别人的差距。直到大三暑假,被选中参加北大组织的一个夏令营,才使自己树立起对自己的信心,敢于去尝试接触清华的教授。要知道,我校参加这次夏令营的名额一共只有3个。与程敏章共赴未名湖畔的,一位是生物技术专业的张华,另一位是生命科学专业的张莹,都是专业中的佼佼者。
谈到兴趣,程敏章认为,在专业之外,每个人都应该发展一两项兴趣。不一定要对自己有多大帮助,但要能够把兴趣发挥到极致,说不定将来会用得着。程敏章自己很喜欢电脑,课余时间大多用在编程,玩系统上了。他说编程还是很占用时间的,所幸没有影响到学习。
最后,程敏章寄语学弟学妹们,要多看些与专业相关的著作。他说,自己在大三时读了些诸如《人类分子遗传》《细胞》这样的名著,让自己所学的知识更加系统化,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还从中学到很多实验技术与实验设计的思想。这对与后来到陈教授实验室面试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生科院网信 张双喜、赖健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