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手机客户端
首页 > 新闻 > 华农人物 > 正文

原弘:勤垦狮子山下的园丁

2012年8月27日,首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在天津大学落下帷幕。我校理学院的原弘老师从93位优秀的选手中脱颖而出,勇夺理科组一等奖。
1994年,原弘老师进入武汉大学化学系学习。武大博士毕业后,他先后在中科院、新加坡国立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2008年,他来到我校理学院应用化学系,主要负责物理化学课程的讲授。
原弘老师在华农的时间虽然不长,但他像个辛勤的园丁,用自己辛勤的汗水和不懈的努力在狮子山下,教书育人,耕耘着一届又一届学子的梦想和希望。
“教学不能套框框”
虽然还是青年教师,原弘老师的教学经验却相当丰富。早在2010年,他就获得了“湖北青年教学能手”的称号。并获得了当年湖北省总工会颁发的“五一劳动奖章”。在教学中,他希望能够找到一个最好的形式给学生讲解。他特意举了国学大师刘文典的例子“刘文典给学生讲《文选》,有一次只讲了半小时就宣布下课,并宣布上课时间调到下周三晚上。学生们满腹狐疑,但他并不急着解释原因,收拾教具扬长而去。下周三,刘老师宣布:‘今天晚上我们上《月赋》’,学生们豁然开朗,当天是农历五月十五,正值月满之期,正是上《月赋》的最佳时间。”原老师认为教学不能套框框:“无论是现在的多媒体还是传统的板书,它们都是教学工具,而教学才是最终的目的。工具应该服务于目的。”原老师说。
原老师把教学看作是一个和学生交朋友的过程。“不过,这种朋友是科学上的朋友,是‘物理化学’的朋友。”他补充道。为了和学生交好这个朋友,他会尽量去融入学生们的生活,找到和同学们的共同语言。“爱和责任是师德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责任就没有好的教育。”2011年教育思想大讨论中,原弘老师这么说。
“我们把科学做得无趣了。”
原老师提出,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四多”:多读书、多听课、多动手、多思考。这四个过程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他眼里,课堂是一个传播知识,教书育人的舞台。他会以王国维的“三种境界”来阐述学习物理化学的“三个层次”;在讲解化学平衡的时候,他会引用老子的“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告诉学生万物有“衡”。用最浅显的手段总结出化学平衡的本质。
“科学本身是有趣的,最初是贵族们用于消遣的。而我们有时候会感觉到科学很无趣,那是我们将它做得无趣了。”原老师笑谈。而为了改变这种无趣,引领同学们进入物理化学的奇妙世界,原老师一直努力采用一种最有趣也最有效的方式给学生上课。最近,原老师考虑结合网上MIT的公开课设计自己的教学进程。“学生们可以从公开课中很方便的获得基础的知识”。他希望能用更多的课时深入讲解物理化学中的重要知识,不过原老师也表示“公开课的普及是一种全方位的挑战,对老师,对学生,对学校都是如此。”
“你未来的生活不仅仅是职业”
原弘老师对人文类的知识特别感兴趣。武汉大学宽松的氛围也让他可以充分发展自己的爱好。在做研究生的时候,他每天睡前都会抽出些时间来进行文史类书籍的阅读。
来到华农后,他也非常关心学校的文史教育。因此,第七届教代会上他专门提出了增设史学类通识课的提案。他认为大学生应该学习一些文史类的课程。“学一些史学能够让大学生们明白自己所处的位置。这个位置不仅包括我们所学的知识在科学历程中的位置,也包括我们在社会中所处的位置。”原老师说。
“我们是一所特色鲜明的大学。”原老师认为我们可以有自己的方式发展文科。原老师认为:视野和胸怀对一个大学生来说相当重要。而广泛接触文史类的知识对拓宽视野和胸怀大有裨益。 “这有助于我们成为一个更完整的人。” 原弘老师说,“专业教育也许可以提供给你未来职业的工具,但我们的生活不仅仅是职业。”
  • 微笑
    微笑
  • 流汗
    流汗
  • 难过
    难过
  • 羡慕
    羡慕
  • 愤怒
    愤怒
  • 流泪
    流泪
责任编辑:胡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