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十一月,金色漫华农。最后一批2013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以下简称“国创”)项目即将迎来结题验收,352项2016年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SRF)项目也正式发文立项。值此丰收与启航之际,我们采访到2014年国创“十佳项目”负责人伊利竹和白洋两位同学,希望能从她们的言语中了解狮子山下那么多“创新人”“创业人”的勤勉与快乐,从她们的经历中探寻那青春里坚守的“创新梦”。
白洋:征途风雨,岁月生花
“真正亲自承担一个项目后,才知道做起来有多困难。”农机1203班的白洋回想一路走来的艰辛时,如是说。2014年4月,这个细腻、坚韧的工学女孩,从学长手中接过了“智能可翻转侧板式插秧机仿形模拟演示教具”这一挑战。一粒“国创”的种子被小心翼翼地种下,她与三个队友一起,开启了科技创新的“奇幻之旅”。
白洋(左二)与项目组成员合影
项目开始时,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专业知识储备不足。白洋介绍:“我们需要从书中和网上查阅大量的资料,每周五晚固定碰头开会,共享资料,总结问题,拿出解决方案。”如何将知识运用到产品的设计中也是一个不小的问题。她们通常会拟定多种可执行方案,然后再一个个地逐步分析、实践、排除。
插秧机教具模型由各种各样的零件组成,其中不乏特别细小的零件。“一台机器要想成功地运转,对各个零件的精确度要求非常高。我们很难买到合适尺寸的零件,很多时候只有用尺寸差不多的零件去慢慢打磨到合适的尺寸。老师也着重让我们学会独立地思考与解决问题,在关键的决定性环节给予了我们引导。”白洋说。
越努力,越幸运。付出终于开出了美丽的花,就像她们所做的插秧机仿形模拟演示教具,模型在打开的一瞬间六个箱体变成一朵美丽的花型。目前,该项目已获第六届全国机械创新大赛一等奖、湖北省第十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并申请了五项国家专利。
智能可翻转侧板式插秧机仿形模拟演示教具
“我希望我们的项目能够传承下去,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变得更好、更有价值,结题并不代表项目的结束,传承对于我们来说是最好的结果。”白洋在谈到国创项目带来的收获时如是说,“很多人将大学生创新创业看作一种潮流,别人去做了,那我也要去做,真正坚持下来的却是极少数。所以一旦决定参与其中就要有恒心、有毅力,能够坚持到底。就算最后没有取得很大的成果,这样的经历也是弥足珍贵。”
伊丽竹:既然选择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从最初的小帮手到之后的项目负责人,从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SRF)到国创,再到年度“十佳项目”,伊丽竹和她的团队在“鱼类神经坏死病毒口服疫苗的制备研究”的完成道路上,一步一个台阶,不断寻求新的突破。
谈到项目最初的设计灵感,伊丽竹说:“神经坏死病毒是一种世界范围内流行、严重危害多种海水和淡水鱼类种苗的传染性病原,感染这种病毒的鱼苗死亡率高达95%,严重制约着我国海水鱼类种苗生产的健康发展。要想阻断鱼苗的病毒感染,就要像给小孩打预防针一样,制备一种抗体,来抵抗病毒。”于是,她和团队开始了一段寻找神经坏死病毒抗体的艰辛旅程。
研究过程中,项目组成员发现,以前卵黄抗体都是应用在哺乳动物上,而蛋黄又是鱼类的良好饲料。她们大胆设想:能否将病毒的衣壳蛋白注射到母鸡里,母鸡的免疫反应产生抗体,富集在蛋黄中。这样一来,提取这种含有抗体的蛋黄,作为鱼类饲料,就可以达到免疫防控的目的。就在她们研究的过程中,有关日本科学家从鸵鸟蛋大量制备埃博拉抗体的研究报道,更加坚定了她们的实验思路。
成员们在项目实验中
制备出卵黄抗体,首先要去生产有抗体的鸡蛋,因此项目又多了一个养鸡的内容。为了能够照顾好二十几只鸡,队员们排班喂食、取蛋。之后又尽量改善母鸡的生活环境,搭建新鸡棚。母鸡产蛋量上升,抗体研究也就有了来源。目前,项目组已有一篇论文《利用卵黄抗体预防罗氏沼虾肌肉白浊病》发表于《科学养鱼》期刊。
“进行项目研究的过程,也是特别有人情味的过程。我们非常幸运,能够遇上一个好导师、好学长,还有那些一起奋斗的小伙伴们,他们都是我今生宝贵的财富。科技创新是一个短暂而又漫长的过程。只要你肯花时间,就一定会有收获,就一定会爱上它,感谢它。”伊丽竹说。
“国创”,这块满载狮山学子热情与灵感的阵地,一些成员暂别,新的探险者又带着好奇与憧憬踏入这里,在创新与创业的山坡上插上火红的旗帜。他们用青春汗水浇灌着的“国创梦”,有的正发出新芽,有的已结出硕果。
(通讯员 孙燕 蔡金霞 刘思甜 吕明琪 采写)
审核人:李梦境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