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讯(通讯员 李轩昂)11月23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创业楼511会议室开展“五育融通、师生融乐”教育思想主题研讨交流,本科生院工作人员、学院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支部书记、系(教研室)主任、教师代表等人员参会。
但昭明认为,“五育融通,师生融乐”的关键在“融”。一方面,教学要敢于打破学术与学科的藩篱,拓宽学生视野,基于学生成长来寻求五育融通的路径;另一方面,要破除教与学的二元对立,以共同的问题和共同的兴趣为纽带,打造“学习共同体”。
郑鹏提到,真正做到“五育融通,师生融乐”,首先要明确教育的“体”与“用”,即实质与形式的关系。教育的“体”取决于我们对于教育内涵和目标的理解,对于国家和社会来说是培养担负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对于个体来说是致力于学生自我的全面发展。教师“育人”的前提是“育己”,只有教师自身做到全面发展和提升,才能真正实现“五育融通”。
陈明辉谈到,要发挥“六个必须坚持”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念指引。他认为,必须坚持人民至上,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坚持自信自立,着力增强学生和教师的双重自信;必须坚持守正创新,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着力回答学生关注的问题;必须坚持系统观念,推进一体化、打好组合拳;必须坚持胸怀天下,准确把握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大势。
雷玉明列举“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等案例,谈到原始创新的重要性和决定性作用。他认为。大学的教育不仅在于学习知识,更而在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李思雯围绕“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认为大学培养的不是抽象的人,而是具体的人和现实的人。“五育融通”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即学生的知识、品德、身体、美感和实践的能力都是不可或缺的。作为思政课教师,要自觉将“五育融通贯”彻于课程内容的设置中、教学方法的改革中和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供给中,进而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霍慧新认为要“浇花浇根,育人育心”,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它不仅是知识传授的平台和载体,更是价值引领的主渠道和主阵地,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和道德观念。育人先育己,正人先正己。思政课教师需要塑造自身的创新特质,拓展教学的广度;塑造自身的责任特质,增强教育的精度;塑造自身的人格特质,提升课堂的温度;塑造自身的情怀特质,提高课程的深度。
丁玲从学生、教师、学校三个方面提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实践途径。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首先需要转变教育者的教育观和学生的学习观,帮助学生学会科学管理时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习需要讲究方法;“高标准、严要求是办学的真谛”,教师要敢于大胆严格要求学生,严而有格,爱而不纵;大学不是职业培训场所,而是给每个学生实现卓越的机会,追求卓越,从而做到卓尔不群。
石绍成提到,“五育融通 师生融乐”是“两个结合”在华农教育实践中的生动写照,“五育融通”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完整人格的培养不谋而合,也呼应着共产主义理想中“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理想图景。
张丽老师认为,思想理念是行动的先导,科学的教育思想是更好开展好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的必要前提。教学思想大讨论是我们学校的优秀传统,是每位教师反思教育教学理念、推进教研教改工作的重要契机。教育的本质是育人,育人的目标是全面发展的人,推进德智体美劳“五育融通”是实现育人目标的本质要求。推进“五育融通”关键是找到融点,重点在搭建通路。从思政课建设的微观视角出发,思政课建设是德育的主阵地主战场,“融合”不能局限在课堂知识教学方面,要推进课上课下融合、价值引导与学生成长融合、第一第二课堂融合、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合,以“大思政课”建设为抓手,推进大育人理念、大课堂建设、大教学体系、大教学资源、大组织保障、大实践教学等教学改革创新。
刘双老师认为,教育教学中要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整体目标下,结合教育内容、教学任务和学生需要开展精准教学。
吴德凯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为中心,认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培养“人”,大学的终极目标在于培养“大写的人”,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这种成“人”的教育,需要教师与学生的“教学相长、双向奔赴”,需要积极有效地发挥教师与学生双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建立双向互动式的双主体教学模式,师生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胡小娱老师以“协同育人视角下的‘相约星期六’互动主题沙龙育人共同体构建”为主题进行了专题汇报。她认为,师生共同体是教师和学生在相互交流、相互碰撞、教学相长过程中形成的致力于追求真善美的行动共同体。大学师生共同体有三重境界:第一种境界是学习共同体,教师和学生在教和学的过程中平等交流,共同进步;第二种是情感共同体,教师用仁爱之心感染学生,学生真心钦佩教师,把老师当作为人为学的榜样,教师和学生在相互交流过程中拉近彼此的距离,产生情感的联结;第三种是价值共同体,教师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引领和价值塑造,两者在探索真理追求至善的过程中产生价值上的共生和共鸣,打造多种资源相融合的育人聚集地。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程华东作了总结发言。他强调,上好思政课是思政课教师的首要职责,任何时候都要把思政课建设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思政教师要正“五观”,即树立正确的人才观、科学的质量观、卓越的教育教学观、高远的学习观、管理服务观,深刻理解这“五观”的具体内涵和相互关系,对标对表落实到思政课教学中去。马克思主义学院要不断地“强三力”,一是增强引领力,各党组织要发挥好在思政课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和组织功能;二是增强育人力,要不断提升教师学养和育人能力;三是增强贡献力,要不断提升思政课对学校事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贡献力。
审核人:霍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