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手机客户端
首页 > 新闻 > 学术交流 > 正文

吕黄珍来工学院解读中国农业装备发展

核心提示:12月9日下午,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科技发展部副部长、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吕黄珍做客工学院,在工程楼A111报告厅作了题为“中国农业装备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的专家报告。

南湖网讯(通讯员付垚 刘辉)12月9日下午,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科技发展部副部长、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吕黄珍做客工学院,在工程楼A111报告厅作了题为“中国农业装备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的专家报告。此次报告会由工学院副院长宗望远主持。

报告会上,吕黄珍围绕“农机产业国际化发展战略研究”“我国农机工业和农机化发展与思考”以及“‘十三五’智能农机装备专项”三个方面展开报告。吕研究员以激烈的国际农机企业竞争现状为切入点,深入剖析了当前形势下国内农机产业的危机,并指出,“我们应当客观看待国内农机企业的发展现状,要明白‘以市场换技术’的老路不仅换不来技术,反而会丢掉市场;完全依靠引进技术并不能满足我国地域广泛、农艺差异大、作物品种繁多对农机的多样需求。因此,我国农机企业需要走‘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的路线,先学后卖、现学现卖。”随后,吕研究员以John Deere、凯斯纽荷兰、科乐收、久保田等知名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模式为例,分别从政策和企业两个层面解读了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国家需要为企业、科研与市场推广保驾护航,企业则需要着眼未来、结合目标地区发展情况进行市场开拓。创新是企业生产发展之本,只有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追求卓越服务,才能逐渐在国际化市场中举足轻重。

对于我国农机工业和农机化发展,吕黄珍有着独到的见解。“中国是世界农机制造和使用第一大国,国家高度重视农机和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农业机械化也将成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必经之路。针对我国农业对象复杂、季节性强、环境恶劣、主体弱势的现状,农业机械化未来的发展方向必须适应性强、经济性强、效率高、质量高。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必须着力强化物质装备和技术支撑,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农业成为充满希望的朝阳产业。”他说。

最后,吕研究员就“十三五”智能农机装备专项计划,向我们展示了未来五年内我国农机装备发展的主要任务和内容设置。至2020年,智能农机装备将成为国家重点专项,提高“三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将成为农机发展的战略需求,强化自主创新、提升装备性能、拓展空缺领域将成为“十三五”智能农机装备专项计划的主要目标。

审核人:刘浩蓬

【人物链接】

吕黄珍,研究员,工学博士。现任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科技发展部副部长,中国农机学会青委会主任委员、中国青科协委员。长期从事我国农业工程与农业装备研究开发、生产制造与推广,行业科技产业发展战略与规划研究工作,国家“十三五”农业农村科技发展规划总体专家组成员,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年鉴综合专栏作者。承担完成了《我国农业装备企业国际化发展战略研究》和《我国食品装备科技创新能力及发展战略》《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指导(农业机械篇)》以及《农业装备产业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国家“十三五”农业农村科技发展规划、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专项“智能农机装备”实施方案、工信部农机装备制造发展行动方案等战略研究项目。

责任编辑:付一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