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首页 > 新闻 > 人才培养 > 正文

【特别关注】《我的大学》幕后故事

核心提示:7月9日,高考结束第二天,《我的大学》视频在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次日上午点击量突破10万。这个时长只有3分钟的视频,引起师生、校友、社会人士如此强烈的共鸣,它是怎样创作的呢?

7月9日,高考结束第二天,《我的大学》视频在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次日上午点击量突破10万。网友反响十分热烈,评论区的留言迅速达到了发布数量的上限,“深爱”“泪目”“感动”成了留言的高频词。

这个时长只有3分钟的视频,引起师生、校友、社会人士如此强烈的共鸣,它是怎样创作的呢?

一个冷藏了两年的创意和剧本

《我的大学》出品之际,正是高考结束之时。由于疫情原因,大多数高校难以派人到各地做线下招生宣传,于是把重点放在网上,通过各种媒体推送招生宣传的短视频。一时间,同质化、套路化的大学宣传片铺天盖地。

学校文化办对此进行了多次分析研讨。《我的大学》策划和文学剧本作者彭光芒说:“很多宣传片热衷用华丽时髦的语言加上炫酷的特效来制造视听刺激,而我对这种套路感到厌倦,空洞矫情的东西,‘颜值’再高也缺乏真正的内在情感和美学力量。我们要拍一个‘另类’的招生宣传片。我们不想通过宣传片告诉考生和家长这个大学是什么、有什么,而是想真诚地告诉大家,作为渴望成长的学子,一个青春个体能在这个大学经历什么、得到什么。”

其实,这个视频的创意和文学剧本完成于2018年。本来是要为校庆献礼,后来腾不出手拍摄制作,就搁下了。2020年疫情之下,无论对应届高考生还是在校大学生,大学与学子的关系都变得不同寻常。因此,文化办决定拍摄这部视频,献给克服重重困难参加高考的学子和因为疫情久别母校的学子。彭光芒说:“视频的主题是成长。这既是关于学子的成长,又是关于大学的成长,试图由此揭示学子与大学精神脉络的联结,提示人与大学的内在关系,映射出大学立德树人的真正本质和存在逻辑。也因此,我们决定作品要由师生和校友来完成。”

于是,一个冷藏了两年的创意和剧本,在不同寻常的2020年夏天解冻了。

一个没有正面镜头的主演

《我的大学》主演李昂是华中农业大学果树学专业在读博士生。根据作品创意,视频中的“我”不是特定的某个人,因此,这个帅气的小伙子在视频中连一个正面镜头都没有。他应邀担任主演时,剧本引起了他的共鸣。他说:“成功与失败、友谊与背叛、相恋与失恋、寻找与发现,我觉得我的大学就是这样的。”在东运动场看台拍摄“我”初入大学时的迷茫,他回想起自己2012年刚刚来到华农时的情景。那时候他第一次从黑龙江齐齐哈尔老家来到武汉,“对武汉、对华农,充满陌生的抵触,感觉很迷茫。”

但随着大学生活的展开,迷茫和抵触的情绪很快化解。在大学校园,他认识了自己的老师和同学,他找到了自己的存在感。他先后担任学院和学校学生会主席。2016年本科毕业时,赴贵州为民小学支教,2017年9月回到学校,继续攻读了硕士、博士学位。这期间,李昂担任过学校“本禹志愿服务队”队长、校团委副书记,被评为第十二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2018年度全国优秀共青团员。

“我对学校充满感激,我认为我是在大学成长起来的。”李昂说:“我们这个片子把大学里真实的生活讲了出来,正是片子表现了我们都经历过的真实大学生活,才引起了大家的认同和共鸣。”

一条用手机录制的配音

“特别喜欢这个作品,有情感、有情怀、有意境。”为视频配音的孙潇毫不掩饰自己的喜悦之情。7月7日,孙潇在朋友圈写下一句话:“我热爱我的大学,我也因为‘我’而更热爱我的大学。因为是她滋养了我,洗礼了我。”没想到就在第二天,自己竟然接到了为《我的大学》配音的邀请。“这太神奇了!”他说。

“我虽然是用手机录制,但是感情的投入还是会带来不一样的质感,因为我对华农的感情非常深刻。”孙潇说。

孙潇2010年入校攻读五年制的动物医学专业,本科毕业后支教一年,然后回校读研,2019年毕业后去上海从事互联网广告营销工作。孙潇说:“我的大学塑造了我的模样,我也让别人从我的身上看到我的大学的模样。”毕业后的孙潇发现,自己会特别关注学校的消息,“对母校记忆不仅没有变淡,反而是越来越沉淀,这种感觉很奇妙。”

一段饱含怀念情思的配乐

“能有这次机会为《我的大学》剪辑音乐,我觉得非常荣幸,借此机会再次回顾大学生活,有别样的感受。”负责音乐剪辑的李烨,从华农毕业已经有9年了,如今在北京大学歌剧研究院工作。她对记者表示:“非常怀念在华农的往日时光,那时候奋力燃烧青春,真的是非常有冲劲儿。”

李烨2005年入学,不久就因病休学两年,2007年9月再次入学,就读于理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生病期间,李烨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无微不至的关怀,也重新找回自己的梦想,最终于2011年本科毕业时考上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计算机音乐专业研究生。

120周年校庆时,李烨回到学校。“觉得校园变化好大,日新月异。”她说:“老师们还是老样子,还是那么和蔼可亲,见到了就想扑过去抱抱。”这一次剪辑音乐,她说自己“又仔仔细细看了一次校园,希望母校越来越好。”正是饱含怀念的情思,《我的大学》的音乐剪辑与剧本内容和画面剪辑的情感节奏恰到好处地融为一体,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

一次挣脱套路的挑战

“我个人很喜欢这种哲思性质的内容。”负责视频拍摄和剪辑的龚时峰至今还记得当初收到脚本时的喜悦,但他也感到“文案太好了,压力很大”。与以往拍摄校园各种活动不同,这个片子的整体设计、结构设置、叙事逻辑等都非常重要,更加注重镜头的影调和运动的视觉表达。这种压力也激发了龚时峰的动力,他认为,拍摄这个片子给自己的启发也很大,感觉是一次超越自己的机会。他说:“以前关注拍摄的事物比较多,这一次是跳出来,寻求价值体系上的共鸣。”

按照创意策划,《我的大学》摒弃了一切标签和标榜,文学剧本采用隐喻、双关等修辞手法和质朴无华的语言,力求不用字幕也能让受众听清每个字。视觉传达则采用大量意象镜头和具有内在动能的运动,来契合文学剧本。彭光芒说:“我们在朗诵、镜头剪辑、配乐三个维度设计全片的情绪节奏和视听节奏,希望能在不经意中触动受众的内心情感开关,引起共鸣,启发思考。”他认为真正好的宣传不是虚张声势,更不是卖弄文采和炫技,要追求创意精妙、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

龚时峰没想到的是,就在视频即将推送的那个下午,他突然接到彭光芒电话,要求重拍一个只有一秒的镜头。为了找到这个镜头所需要的一枚校徽,龚时峰求助校团委严文高,严文高费尽周折,最后在宣传部徐行那里找到了一枚白底红字的校徽。这个镜头只有一秒,完成它却先后用了两个多小时。龚时峰说,最后一个画面是主楼台阶,在彭老师指导下,什么时间定帧、定帧几秒后虚化,虚化后如何出字幕,也经过了反复修改。

“这个片子对我的帮助非常大,不仅有整体架构、宏观把握方面的收获,更有哲学意义的启发。”龚时峰说,“这个视频本身也启发自己重新理解大学。”

一群真爱大学的奉献者

一个3分钟的视频绝不仅靠几个主创人员就能完成。在《我的大学》拍摄过程中,还有很多没有署名的创作参与者。他们因为真爱“我的大学”而为《我的大学》默默奉献。

为了拍好这个视频,学校团委书记彭小川在幕后做了很多工作,包括物色和推荐主演、配音,并与承担拍摄和后期制作工作的龚时峰多次沟通。她认为,这个作品所传递的价值是深含在质朴语言之下的,只有对华农、对大学有切身认识和感悟,才能对文案有深入准确的理解,才能通过拍摄、配音、配乐等技术环节把作品的内涵和情感细致准确地表达出来。

视频拍摄力求还原真实的大学生活场景,而这在学生尚未返校的情况下,拍摄显得尤为困难。于是,只能抓住毕业生返校的短暂时机。校团委严文高负责联系参演同学和协调拍摄事务,为此费尽心机。开始很担心找不到参演师生,没想到师生们都非常积极。有一名毕业生刚返校就加入拍摄,公管学院有近30名毕业生志愿报名参与。工学院马丽娜老师接到拍摄邀约后欣然应允,尽管在最后完成的视频中也就是一两秒的画面,但马丽娜精心准备课件,为了更好呈现真实的课堂师生互动场景,她还专门摆上了教具,反复排练。“因为这是真实生活的重现,并不是无中生有的虚构,所以当天现场拍摄非常顺利,老师、同学真情出演,一遍过关。”严文高说。

为了拍好图书馆门口同学打伞进出的场景,严文高他们随时关注天气。“雨太大无人机飞不起来,雨太小没有效果,我们就蹲守,碰到符合要求的雨情时就赶到图书馆。”严文高说:“尽管图书馆就这一个镜头,但我们反复排演,力求呈现最真实的情景。当时正在图书馆门前拍毕业照的同学们,了解到是拍摄学校宣传片后,也自愿加入了群演队伍。”让严文高感慨的是,为了找到一辆合适的自行车,他们找遍了校园,最后是研究生院一位老师借出了自己的永久牌自行车供拍摄用。为了更高的真实度和代入感,彭光芒提出片名要找一个学生手写,而且要求用日常书写的笔迹。为此,文化办工作人员、文法学院辅导员陈丽先后找了6个同学来写“我的大学”这几个字。

《我的大学》在学校官微推送后,外国语学院的师生被深深打动。副院长覃江华对文化办提出,他们想把这部片子译成英语,推送到全球。从事英美文学翻译研究的覃江华很快拿出了《我的大学》文学剧本的英译本,又找了几位老师和学生进行英语配音,有的还多次重配。最后,文化办选定了外国语学院学生欧阳晨宇的英语配音。

《我的大学》仍保持着热度在网络中不断转发,目前各平台总点击量已近60万。真爱这所大学的人,正向世界传递华中农业大学的价值选择和美学追求。人们在评论区中写下在这所大学的故事,写下对这所大学的印象,写下对这所大学的感念,这些还在不断书写的文字记录下视频创作幕后的幕后更动人的故事。

(本文作者系文化办 杨正莲 审核人 彭光芒)

责任编辑:蒋朝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