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首页 > 新闻 > 人才培养 > 正文

【新生周】人工智能的初次邂逅

核心提示:9月13日下午,图书馆二楼嘉书咖啡里书香环绕,音乐轻吟,新生同学们陆续围坐一起,共同围绕机器人设计开展讨论。

南湖新闻网讯(学通社记者 聂江来)9月13日下午,图书馆二楼嘉书咖啡里书香环绕,音乐轻吟,新生同学们陆续围坐一起,共同围绕机器人设计开展讨论。

这场“机器人设计交流分享会”是新生周系列活动“新生自主交流”第二场,不仅让新生同学们有了更多的参与机会,还邀请了信息学院沙瀛教授和章文教授作为指导嘉宾,工学院2017级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林梓浩还为新生同学带来“赛道上的循迹小车”科普讲解。

独立思考,唇枪舌战

这个时代,微软小冰可以出版自己的诗集;阿尔法狗被授予围棋九段;霍金预言人工智能将给人类带来毁灭性的打击。时代在向我们发问:“人工智能对于人类是机遇还是威胁呢?”在活动前几天,招募了既热爱辩论,又对人工智能感兴趣的抽签新生同学们组成两支四人的辩论小队,就“人工智能对于人类的未来是机遇还是威胁”展开辩论。

在辩论正式开始之前,到场的同学们就已围坐在一起开始了热烈的讨论。

活动全景【学通社记者 赵佳懿摄】_副本

自由辩论(学通社记者 赵佳懿 摄)

辩论开始后,双方一辩进行观点陈述,然后双方进行相互盘问和自由辩论。“人工智能将人类重复性的工作赋予了更多创新的空间并且大规模的提高了人类生产的效率,从福特公司创立第一个自动化工厂到今天京东购物网,人们摆脱了旧时代重复繁琐的工作,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更多创新性的事业中。”正方一辩首先“发难”。反方一辩则表明计算机的工作机理是一系列的矩阵计算,他从大脑“意志”产生和计算机工作的高度相似性阐述人工智能产生意志之后将会对人类造成巨大威胁。随后双方类比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于人类的影响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沙瀛老师进行总结【学通社记者 赵佳懿摄】_副本

沙瀛老师与同学们交流(学通社记者 赵佳懿 摄)

激动人心的辩论让在场同学都沉浸在这场智慧“碰撞”中。沙瀛老师评价道:“同学们的积极性非常高,知识储备也非常丰富,在我看来,任何科技进步的产物包括人工智能都是一把双刃剑,今天参与活动的同学都是来自于不同学科,如何利用开发人工智能促进学科发展是每个人都应该思考的问题。”同时,章文老师也以自己早期看过的科幻电影《终结者》为例子讲述了自己对人工智能的看法:“面对人工智能的威胁首先我们需要考虑它是否能构成威胁,回望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AI的发展依托于数据的收集和计算机的计算,而计算具有封闭性,未来人与机器的界限是否会越来越模糊,强人工智能能否在地球毁灭之前到来仍然是问题。”

自由交流,思想碰撞

在自由交流环节,同学们踊跃举手提出了许多自己的看法和问题。信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任彦儒提问说到:“在无人驾驶汽车快速发展的当下,是不是没有必要考驾照了呢?”章文老师回答道:“总体来说这可以很好地规避人类非理性的行为发生,但是发展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如何保障人工智能发展最大程度的造福人类,需要社会各行各业的努力。”

同学举手提问【学通社记者 赵佳懿摄】_副本

同学们交流提问(学通社记者 赵佳懿 摄)

文法学院社会学专业20级同学王思昭则将关注点放在了人工智能非理性和非工具性行为的发展情况上面。章老师说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目前的人工智能更多的是利用大数据计算来实现功能,人类非理性行为的研究依然任重而道远。沙老师笑着补充道:“目前我研究的一个领域就是计算机社会学,将计算机算法的工具应用于关于人类行为的大规模数据。大数据时代,我们和互联网相互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人类活动在各种数据库中留下痕迹,这些数据为社会研究提供了新的可能,由此我们可以获得人类行为和社会过程的模式。”

观智能循迹小车,体味科技奥义

“今天的主角是这辆赛道上的循迹小车,赛道路线是由数字‘20’首尾相连形成的无限循环赛道,‘20’寓意同学们到来的2020年,‘无限循环’寓意着同学们来到大学不会停下人生的步伐,一步步书写美好的人生。”来自工学院机械电子工程2017级的林梓浩激情四射地向大家介绍智能小车轨迹的设计想法。

学长为同学们演示【学通社记者 赵佳懿摄】_副本

林梓浩为同学们演示循迹小车(学通社记者 赵佳懿 摄)

从直流电机驱动的马达到红外传感器,再到传感器多位数据信息,林梓浩为同学们详细地介绍了循迹小车的工作原理,同时他从眼前的小型循迹车谈到了工业市场上的应用,例如京东无人工厂的货物运输,需要进一步考虑规避障碍物以及转向绕道的程序刻画等。

讲解结束后,大家仍热情不减,纷纷围住林梓浩,与他积极讨论。

审核人:祝鑫

责任编辑: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