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9月21日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华中农业大学杰出校友陈俊愉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日。200余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园林和观赏园艺教育、科研、生产实践和管理的企事业单位代表,陈俊愉先生家属和弟子代表、行业媒体代表以及学生代表参加了在北京林业大学召开的纪念陈俊愉先生百年诞辰学术报告会。代表们共同缅怀陈俊愉先生为国为民的大爱情怀、百折不饶的精神追求、成熟丰厚的学术思想、严谨求是的治学精神。我校风景园林系高翅教授应邀作题为“试论陈俊愉院士园林教育思想”的大会报告,他从全人教育观、人才观、价值观、质量观、教学观等五方面论述了陈俊愉先生的育人思想和教育理念。
纪念陈俊愉先生百年诞辰学术报告会上的发言
华中农业大学风景园林系 高翅 教授
教育观:五育并进 全面成才
陈俊愉先生是中国现代高等园林教育的先驱和奠基人之一。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教学科研实践中,陈先生的教育思想深刻影响着中国园林教育和园林建设的改革和发展。陈先生坚持将以社会为本和以人为本相结合的全人教育,认为“德智体美劳这五育,德育放在第一位是很正确的”,强调为人与为学的统一。
记得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时任系主任的陈先生的新生入学教育可谓大学经典第一课,博古通今、深入浅出、激情飞扬、声如洪钟,感染并点燃了学子的青春激情。在陈先生看来,“在人才培养中,要注重培养学生扎实的基本功,广博的知识,天文地理都要懂,不能单纯强调某一方面的技能,要多开设富有共性的课程”。关于体育,陈先生认为园林专业要倡导野外锻炼,作用有三:一是向自然山水学习,二是训练体格,三是认识栽培植物和野生植物,外师造化中得心源。陈先生喜爱哲学,晚年在床头放着一本《学哲学 用哲学》,并勉励大家:学习哲学, 掌握好辩证唯物主义,就能较好地分析、正确地处理各种园林问题 ,这是无往而不胜的最佳理论武器。
1998年9月,陈先生 “希望我们的年轻人好好干,实在一些,不要‘花架子’。做‘花架子’,一时是可以的,长远来讲,还是要你拿出‘干货’。做人是这样,做学问也是如此”。他以自己的一言一行生动地诠释并丰富了北林校训“知山知水,树木树人”的精神内涵。
人才观:爱国爱民 自强不息
1950年,陈先生留学丹麦,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他谢绝了许多单位的高薪聘请,论文答辩结束后一周,连毕业典礼都未参加就带着妻子和年幼的女儿,克服重重困难,绕道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回国后,陈先生先后任武汉大学、华中农学院、北京林业大学教授。
陈先生有着爱国报国、人杰兴邦的崇高理想,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顽强意志,在清贫中严谨治学,在困苦中坚韧求学。家国情怀是他不忘的初心,堪称知识分子的楷模。就算遇到难关,陈先生也相信“问题总会解决”,而且坚信“总有一天,还是要鲜花盛开、百花齐放的”。
陈先生认为“在教学环节中要贯穿爱祖国、爱人民的教育,通过业务实际体现爱国主义。这样培养出来的园林人才,才是国家、社会、人民所需要、所欢迎的。”陈先生始终强调“不要拿着金饭碗讨洋垃圾”,他的科研命题是:“改革名花走新路,改造洋花为中华” ,以期实现“传统名花国际化,世界名花国产化,野生花卉引种驯化,花卉业规模经营化”,“为抢救和利用我国花卉种质资源而努力奋斗”,实现“中华花卉全面复兴和领先的大好局面”。
1982年,陈先生提出要建设“中国气派、社会主义性质的风景区,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应有其特色。要民族化,且有地方特色,要保护历史文物古迹和古树名木,不要全盘西化,也不要到处一般化”。2002年,在论及生态和文态关系时,陈先生指出:“我国是世界上惟一一个文化历史没有中断的大国,这是埃及、希腊、罗马、印度等国所不能比拟的。我国的文化传统精华浩如烟海,可以继承、弘扬和研究的不胜枚举,而这些不是生态所能包含得了的。当然,我们要用今天的眼光来看待传统的东西,赋予优秀文化传统以时代的精神。”
“人类渴望回归自然,城市呼唤办好园林,园林人要以人为本、为人民服务、放下架子、倾听群众,还要真心实意结合专业发展。”陈先生朴实的话语中饱含着深沉而又执着的家国情怀。
价值观:兼容并包 卓尔不群
北林的园林专业源于1951-1953年清华大学的造园组,造园组探索了园艺学和建筑学课程的融合,参考前苏联同类专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构建了造园专业的课程体系。期间,北京农业大学的汪菊渊、陈有民和清华大学的吴良镛、刘致平、王之英、华宜玉、莫宗江、李宗津是该专业的主要教师,北京市建设局的李嘉乐、徐德权开设了系列讲座。造园组第一班同学在江南实习中,得到了朱有玠、程世抚、余森文等先生的指导。
1956年3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部发文,决定将北京农业大学造园专业于该年暑假调整至北京林学院,同年8月将造园专业定名为“城市及居民区绿化专业”。1957年11月,林业部批复同意北京林学院建立了城市及居民区绿化系,开启了我国现代高等园林教育的先河。其时,从全国各地高校、规划部门、设计院等单位调入了一批业界精英,奠定了北林园林海纳百川、兼容并包的基础。陈先生于1957年从华中农学院举家迁京,任北林教授,后兼任副系主任、系主任,1980年代初期,一直聘请清华大学朱畅中、赵炳时、周维权、华宜玉、郭德庵、莫宗江等先生兼职开设了风景区规划、城市规划、中国古典园林史、美术等方面的课程或指导毕业设计;还聘请了北京大学的侯任之、陈传康、谢凝高、冯午等以及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侯学煜先生授课;1982年,引进了同济大学毕业生徐波和洪婉华任教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等相关课程;北京市园林科研所的陈自新先生开设了城市园林生态系列讲座。
改革开放后,陈先生积极组织国际交流与合作拓展师生的视野,为了培养学生的国际合作与交流能力,应邀来校的外国学者轮流由在读研究生全程陪同和翻译,这种信任和锻炼机会使当时的同学们受益匪浅,可谓受益终生。北林园林因广纳贤才而逐渐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兼容并包、卓尔不群的价值追求和人才培养体系,这离不开陈先生广阔的视野和博大的胸怀,也因此成就了一代代园林工作者和我国的园林事业。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