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手机客户端
首页 > 青春 > 文体活动 > 正文

廖信忠做客狮子山讲坛讲述台湾30年来社会变迁

廖信忠做客狮子山讲坛讲述台湾30年来社会变迁

  1030晚七点,我校S1报告厅座无虚席,廖信忠先生带着他的作品《我们台湾这些年》做客第118期狮子山讲坛。廖先生通过风趣幽默的语言为我校学子讲述了这些年来台湾所不为人知的一面。

旧时眼中的大陆

  “当时我们几代人小学都曾经学习过《没有太阳的地方》这篇课文,讲的是大陆同胞生活不好,直到中学学习历史之后才逐渐改变了对大陆人的看法。”讲座伊始,廖先生谈到了幼年学习的一篇课文,并向大家描述了当时自己以及那个年代台湾同胞对大陆的看法。由于政治宣传和学校教育,幼年的廖先生认为大陆同胞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等待被台湾同胞解救。

  这样的误解在廖先生中学学习历史以及地理知识后,才得到改变。“当时我们的观念中,大陆人的官员都是一副脑满肠肥的样子,直到从历史课本上看到真实的历史照片,尤其是看到周总理之后,我对大陆同胞产生了颠覆性的认识。”廖先生说,通过学习历史和其他渠道的了解,他的大陆观逐步崩溃瓦解而后重建,对大陆也有了新的感悟和体会。

产生误解的原因

  廖信忠先生还谈及自己年轻时的一次经历,“有一次年轻的我和母亲在飞机上遇到一位穿着中山装的大陆人,我终于忍不住问‘你们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吗?’”幽默的言谈引来了学生们的阵阵笑声,但这却反映了当时台湾社会对大陆的深深误解。廖先生就此展开了接下来的话题,分析了误解的来源及其历史背景。

 “地理课讲到湖南湘潭,介绍了这里是桐油的主要集散地,我就觉得大陆仍然在使用这样落后的东西,果然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啊。”一方面是宣传和学校教育不到位,一方面是略带妖魔化的描写以及台湾很长一段时间来对大陆消息的封锁,这些因素使得像廖先生以及之前几代台湾人,对大陆同胞的生活环境和社会氛围产生长时间的误解。

 台湾的居民大致分为两类:原住居民也就是本省人,以及1949年之后随国民党一起迁入的大陆人。本省人对于大陆的认识主要来自于课本,而后来迁入的大陆人更多的认识来自于父辈们的讲述,并大多拥有一种大陆情结。不过,由于1949年之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台湾处于一种封锁的状态,台湾同胞无法到大陆亲身体会,认知便日益出现偏差。

不断打开的大门

 八十年代中期,两岸逐步“破冰”,台湾开放大陆探亲。一直到九十年代初期,台湾人对大陆的印象才有了一定改变,但仍旧模糊不清。在大陆情结以及好奇心的驱使下,台湾同胞开始假借各式各样的名义来到大陆,亲自观察与思考。

 谈到这里,廖先生与大家分享了台湾这一时期的特有现象。“当时有很多人经常对周围的人讲,‘我的这件衣服是在大陆买的’,‘我最近经常到大陆去’。”虽然是很细小的变化,但可以看出台湾同胞经历台湾由封锁到开放的过程,经历过自己对大陆的实地考察之后,终于可以消解了部分误解,并且开始用个人的眼光重新审视台湾与大陆密不可分的联系。

 “2000年的时候,台湾《商业周刊》用了近四分之三的篇幅介绍了大陆的现状。我很清楚地记得当时封面的标题——前进,大上海!”九十年代中期之后,两岸交流更加广泛,但同时台湾同胞的思想也受到了很大冲击。越来越来越多的台湾人甚至开始产生失落感,并对到大陆工作学习产生向往。廖先生也加入其中,最后在上海找到了一份工作。他认为自己虽是来自台湾省,但是来自湖北和湖南的人没有分别。

 “近年来,台湾与大陆的交换生逐步增多,也有部分师资力量相互交流。在台湾,经常会听到老师对学生说大陆学生十分刻苦,每天早上六点就到图书馆排队。”廖先生谈到两岸学生的不同,他说在台湾1980年后出生的人生在在相对安逸的环境当中,考虑务实,大多只给自己定下近三五年的计划。而在大陆,经济发展迅速,在邓小平南巡之后的十几年呈爆发性增长,完成了其他国家近百年才能完成的蜕变。于是大陆的年轻人更想在这样的经济发展中抓住机遇,闯出自己的事业。

 廖先生也表示把希望寄托于现在的同学们,中国近年来的发展对大家来说意义非凡,在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时代,如果能够把握机遇,并且保持良好的心态,拥有广阔的思维一定会收获更多。

 最后提问的环节,同学们的问题多涉及到台湾的政治倾向、文化氛围、教育优势以及个人的写作初衷等方面,廖先生也愉快地解答了大家的问题。

 讲座结束后,廖先生向部分回答问题的同学赠与签名图书,并合影留念。一些同学表示在听过讲座之后收获良多,并表示会继续关注廖先生的微博以及博客,了解我们眼中不一样的台湾。


 

  • 微笑
    微笑
  • 流汗
    流汗
  • 难过
    难过
  • 羡慕
    羡慕
  • 愤怒
    愤怒
  • 流泪
    流泪
责任编辑:何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