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手机客户端
首页 > 新闻 > 人才培养 > 正文

第三届大学生生物节开幕

严建兵教授讲述他的“玉米情缘”

核心提示:3月27日晚,由我校大学生科技协会主办的第三届大学生生物节开幕式暨生命科学研究进展报告会在四教C107举行。活动负责人介绍了生物节的特色活动,严建兵鼓励大家,追求创新,永远是科学研究者的目标。

严建兵讲玉米情结

严建兵讲述他的“玉米情缘”

场下观众

共享“生物节”

(文|生科院通讯员薛雅文 焦景文 图|生科院通讯员孙文康)3月27日晚,由我校大学生科技协会(以下简称“科协”)主办的第三届大学生生物节开幕式暨生命科学研究进展报告会在四教C107举行。

首先,主持人介绍了生物节的系列特色活动:“蚁观世界”,让蚂蚁在特殊的透明琼脂块里打洞,可让同学们清楚的观察到蚂蚁打洞的过程;“细菌打印”,利用先进的3D打印技术将培养的细菌打印出来;“苔藓涂鸦”,利用特殊技术让苔藓长成各种形状。主办方希望用竞赛和活动的方式提升大学生的科学素养与科研兴趣,将科学与艺术相结合,让老师与同学们零距离交流。

随后,生科院副院长、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严建兵教授给大家介绍他本次报告的主题——“神奇”的玉米。玉米DNA序列的多样性是人类的10倍,现已成为我国种植面积最大、总产量最高的作物。同时,它还是一种经典的模式作物,对细胞学、基因学和遗传学的研究都具有重大价值。目前我们食用的玉米并不是野生的,而是由一种被称作“大锄草”的植物人工栽培得来的。为何二者之间有这么大的差距?严建兵从植物的发展史做出了解答:现在我们所见到的玉米是由古代的“大锄草”经过人类一代代培育而来的,而这一过程必然要有基因突变,有了突变就可能产生新性状甚至新物种。

严建兵讲述了玉米研究界的前辈——比德尔做过的一个著名实验。将大锄草与玉米杂交,所得到的子代自交多次,同时应用分子遗传学的知识,最终确定发生突变的基因数目为4-5个。这个实验日后又得到了同为玉米研究界的重要人物约翰·德布勒的完善并将发生突变的基因数目确定为5个。“创新,永远是科学研究者的目标。”严建兵说。

最后,严建兵向同学们推荐了一本生物学名著《收获之神》,希望同学们都能有像书里三位主人公那样对科学研究永不磨灭的激情。

  • 微笑
    微笑
  • 流汗
    流汗
  • 难过
    难过
  • 羡慕
    羡慕
  • 愤怒
    愤怒
  • 流泪
    流泪
责任编辑:姚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