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首页 > 新闻 > 媒体华农 > 正文

【学习强国】华中农业大学教授蔡礼鸿二三事

核心提示: 华中农业大学教授蔡礼鸿自2013年到湖北建始县扶贫以来,攻克了果树病害,坚持为当地果农解难排忧,不留下半截子工程。“他这个人,只要能为农民解决问题,付出多少都觉得值!”

“让我治树可以,但我不卖一株苗!”

这个把树苗看得比什么都重的人,叫蔡礼鸿,是一位共和国同龄人。“中国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奖”“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全国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作先进个人”……他的奖状很多,但大多放在不起眼的地方,沾土蒙尘,而那本写满哪一天、哪个果农的树生了什么病的日记本,却总是放在案头,翻得破了边。

攻克“绝症”

2013年4月,湖北建始县暴发大面积猕猴桃溃疡病。成片死亡的树苗让当地果农“谈桃色变”,陷入恐慌。

求救电话打到了对口帮扶单位——华中农业大学。与果树打了几十年交道的蔡礼鸿,没说一句推辞的话,连夜整理出与猕猴桃病害相关的指导培训资料,第二天一早就赶到了建始县。

这个县位于鄂西南山区,崇山峻岭,交通不便,是国家级贫困县。富硒土壤让当地人发现了种植猕猴桃的商机,几年间,猕猴桃树遍地都是。然而,这场繁荣被突如其来的变故毁于一旦。现场情况令蔡礼鸿愕然——不是通知说的几百亩,而是成千上万亩树苗,烂的烂,死的死。站在田里的蔡礼鸿,被焦躁无助的果农团团围住。“大家别急,先看看这个。”蔡礼鸿提前为果农准备的大字版“应急药方”没多久就发完了,但很多果农将信将疑。“以前也不是没来过专家,还不是不管用?”“这病是‘绝症’,根本治不好!”

蔡礼鸿没回答,挎起装满材料的布包说:“先去看看。”100多天时间,他走遍了每一处果园,与果农同吃同住,终于找到了“病因”:当地种植面积最大的品种“红阳”抗病性不佳,再加上不适宜猕猴桃生长的栽种和灌溉方式、不合理的肥料配比,树苗患病在所难免。

更严重的难题摆在蔡礼鸿面前——果农长年种猕猴桃的习惯很难改变,他说的话,大家信三分,做两分。

冬天,猕猴桃树该剪枝的时候,果农站在树下看着嫩枝下不了手,“把这么多头都剪了,来年结的果不就少了?”蔡礼鸿指着枝桠说:“结得太密,会影响质量。我来剪,剪坏了算我的!”果农秦文庆觉得,给孩子“补锌”能长高,猕猴桃树想长得好,也得“补点锌”,但补得越多,效果越差。蔡礼鸿哭笑不得,把自己配的猕猴桃专用有机肥免费送过去,还经常去查看施肥情况。

一年多后,蔡礼鸿冒着大雪剪过的果树整整齐齐抽了新芽,秦文庆家的树苗越来越壮了,新品种“建香”长势良好,盎然的绿意又爬满了一个又一个原本凋敝的果园。

绝不留下半截子工程

猕猴桃“绝症”治好后,果农开始害怕蔡教授回去。

湖北建始县扶贫办主任何平还记得,蔡礼鸿第一个3年服务期满时,得知消息的果农从十里八乡赶过来,围在扶贫办门口、守在蔡教授的宾馆前苦苦挽留:“蔡教授回去了,我们就没了主心骨!”

蔡礼鸿的眼眶湿了。

其实,他也舍不得回去。建始的10个乡镇、100多个村的山路,他都走过,谁家的果树生了病,他都会想办法开“药方”。“真正去过这些峰丛峡谷,才能体会果农的疾苦。”蔡礼鸿承诺,“管到底,绝不留下半截子工程!”

于是,他有了更系统的规划。每个月,他都会在建始待一周以上,访农户、做调查、搞培训,亲自到田间地头传授技术。他根据实践经验,编著出版了《猕猴桃实用栽培技术》一书,免费赠送2000余册给种植户。还总结当地种植猕猴桃的“五大误区”,即“盲目上高山、深栽留后患、施肥方法失当、灌溉技术不到位、猕猴桃不需防治病虫”,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方案。

农民丰产乐开了花,蔡礼鸿的心却没有放下。他知道,猕猴桃在生产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建设方面有不少短板。

他从乐于接受新技术、种植观念先进的果农里培养了两个徒弟——刘开坤和秦文庆。华中农业大学研究水果贮藏的曾云流博士也成了他的“接班人”,帮助果农提高猕猴桃品质、解决贮藏难题。

“蔡教授救活了树,还教给我们致富的本事,是我们的大恩人!”现在,徒弟秦文庆成了远近闻名的种植能手,经常被请去“讲课”,这是她以前从没想过的事。

在种植大户和专家学者的积极带动下,建始很多村都成立了合作社,金坛一号、二号、三号等优质品种相继涌现,猕猴桃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能解决问题,付出再多都值

一晃7年过去了,蔡礼鸿好像忘了要回去这件事儿。果农也不担心了,因为不管蔡教授在哪里,都像自家人一样,有困难有问题,准能找到他。

到建始县扶贫以来,他免费办培训班40余次,总计培训近3000人次,田间现场培训70次以上,参加者1800人次以上。

除了建始,很多地方都有他“问诊”的足迹,我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他去了一半。

2008年汶川地震后,农业宝地汉源县受到严重破坏,亟需重建。彼时,刚准备退休的蔡礼鸿被突然唤回:“果树方面你在行,只要你愿意去,学校大力支持!”蔡礼鸿笑笑,没说话。

没过多久,蔡礼鸿便让汉源的老百姓吃了“定心丸”。学校拨了一笔专款,蔡礼鸿就用来奖励种植优质樱桃的果农。花开时节,教果农如何给樱桃授粉;雨季来临,教果农采用避雨栽培和穴贮膜技术;平日里,指导果农修剪、套袋、施肥、病虫害防治……这极大改变了汉源果农靠天收的状况。

一年后,汉源传来了樱桃丰收的喜讯。果农受了灾,却没受穷。

这样的喜讯,蔡礼鸿总喜欢说给家人听。但有些事,他却不敢说。扶贫进山,车挡风玻璃被落石砸穿,险些掉进山谷;给果树看病,从高梯上摔下来,两眼一抹黑,缓了很久才爬了起来。

与他长期共事的老教授张丑合知道蔡礼鸿的个性,“他这个人,只要能为农民解决问题,付出多少都觉得值!”(中国组织人事报记者 方玉瑶)

点击阅读原文

责任编辑:蔡梦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