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首页 > 新闻 > 人才培养 > 正文

高翅讲授思政课 畅谈“耕读文化”

核心提示:11月24日晚,“耕读中国”思政公选课在三教B202智慧教室进行,校党委书记高翅为该课程授课,畅谈“耕读文化”。

南湖新闻网讯(学通社记者 郑圣诺 记者 川竹)11月24日晚,“耕读中国”思政公选课在三教B202智慧教室进行。校党委书记高翅为该课程授课,与同学们交流互动,师生畅谈“耕读文化”。

该课程通过参与式讨论的教学方式,涵盖作品展示、小组讨论、学习分享等环节教学设计。马克思主义学院“耕读中国”课程组全体老师参与分享交流。

分享交流,畅聊耕读文化

课前,不少同学被满满一面墙的LOGO作品吸引,陆续走上前去欣赏。

伴随《棉花的生产》视频的播放,同学们一一上前,为自己喜欢的作品贴上“点赞”贴纸,人气排在前三的LOGO作者进行分享。

用“中”和“国”的首字母组成一本翻开的书,从中生长的幼苗象征着“耕”。工程1901魏凌雨涵借用直线和曲线,以极简的艺术表达方式诠释耕读内涵。参考华农校徽的形状,朱雨晗根据全国气温绘制色彩渐变的中国地图,体现民族融合、文化交融。传统农具犁与毛笔相结合,采用小篆字体,何颖的LOGO作品尽显水墨画的灵韵。

分享过程不时有互动、提问和主动展示,动医2017级入党积极分子陶卓琳主动提问并分享自己的作品。一本书上,镰刀和锤子图案呈现,共产党人用艰苦卓越的奋斗创造历史、开创未来,在陶卓琳看来,耕读就是实现理想的最佳路径。

耕读中国现场全景(学通社记者 孙泊远 摄)

“耕读中国”课堂全景(学通社记者 孙泊远 摄)

学生讲解自己的图标(学通社记者 杨宇轩 摄)

学生分享自己的LOGO(学通社记者 杨宇轩 摄)

同学们观看视频投票(学通社记者 孙泊远 摄)

同学们分享自己创作的视频(学通社记者 孙泊远 摄)

纸上得来终觉浅,若想深入了解耕读文化,当亲身实践。同学们将自己的耕读实践制作成视频,分别在5个小组内分享交流。“我制作的是一双筷子的使用过程,从拿起它进行食用到最终放入回收箱……”“耕读文化也可以体现在日常生活中,我的拍摄取材就在校内的一家煎饼果子店……”“我也想推荐自己的作品,里面还有我自己参与体验的视频呢……”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交流氛围热烈。

小组内被推选出的视频作者依次向大家讲述自己的创作思路和感受。“从不同的名字到形式和内容,这看似是煎饼果子的一次‘自助旅行’,但追根溯源离不开人的流动和劳动。”工商管理类1901班刘伟琪分享自己的耕读实践,她拍摄华农校内一家店铺煎饼果子的制作过程及与店主阿姨的对话,暖色调的画面、朴素却不失温情的采访,令在场师生不禁赞叹。

凝练提升,涵育耕读文化

“每位同学的LOGO都各有特色,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去表达,我为大家点赞!”高翅对同学们的作品进行点评并授课。“刚刚有同学对煎饼果子的拍摄,令我十分感动,对话中的情感、彼此间的亲近,这是对劳动力的尊重,而劳动中孕育着文化。”

高翅说,没学设计原理、不会设计工具并无大碍,“只要追求卓越、只要有卓尔不群的精神,我们便无所不能。”他提到,作为新时代青年,同学们应当“眼高”,用开阔的视野、更高的格局去看待世界和人类,这是人生态度,也是生活本身。他提倡青年大学生应当有理想主义、人文精神和完美主义的精神和态度,去涵育和提升自己。

高翅对“耕”进行了说文解字:“‘耒’是农具,‘井’是田;耕读,是体会劳作过程,也是对生命力的尊重。”他表示,人类劳作的过程就是人类创造了第二自然,人们在农业生产中创造了“大地艺术”。他说,日常生活中,同学们要用行动去致敬劳动,用劳动去创造价值。当代大学生更是要重创造性劳动、创新性劳动,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何为读?读就是理解,理解中国、理解国情、理解人类文明。”高翅谈到,大学生“耕读”,不仅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更要谋万民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复兴一代”的历史责任和担当,也是耕读的最终目标。高翅表示,谋万民福,不仅心怀中国,更要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建设人类文明过程中做出自己的贡献。他建议同学们在所学的专业中了解关键核心技术、探索未知领域、解决实际问题。

DSC_5608

高翅为同学们授课(记者 川竹 摄)

DSC_5658

高翅为课程寄语,陶卓琳(左)拍摄留念(记者 川竹 摄)

DSC_5656

师生合影(记者 川竹 摄)

践行耕读文化,基本前提是尊重生命个体。“健康的生命既包含健康的身体又包含健全的人格。我们对生命要有最基本的尊重,从而快乐学习、快乐创造。”高翅谈到,生命是平等的,每一个生命都值得我们珍视和尊重。大学也是平等的,在这里可以自由讨论、友好交流,在这里体验生活美学、感受大学美好,在这里求真、崇善、尚美。

最后,他希望同学们学习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研究报告的内在逻辑、思考全会的现实意义,主动思考、积极作为,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和思想境界,构建自己的意义世界。

“回头申请加你好友!”高翅对同学们的作品给予再次肯定。在师生融乐中,课程落下帷幕。

《耕读中国》公选课采用理论课(24学时)+实践课(8学时)授课形式,30名同学参与课程学习,马克思主义学院李恺教授等7名老师全程参与授课,本次课程为第8次课,理解和认知“耕读文化”是课程的核心目标。《耕读中国》秉持“勤读力耕、立己达人”精神,结合国家发展、“三农发展”和华农特色而开设,通过一系列的专题学习和实践活动,旨在提高学生深度分析“三农”的能力,引导学生知农爱农、强农兴农。

审核人 常慕佳

责任编辑:蒋朝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