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首页 > 新闻 > 人才培养 > 正文

国际志愿者日我校的青年志愿者们

核心提示: 12月5日是第35个国际志愿者日,我校志愿者通过“分享+体验+互动交流”形式,与自发报名的同学们共话志愿故事,自由交流心得,分享爱、传递爱,共同庆祝属于全体志愿者们的节日。

南湖新闻网讯(通讯员 王石径)12月5日是第35个国际志愿者日,我校绿色协会、源行团队、授渔水产公益团队等11个志愿服务团队围绕环保志愿服务、非遗传承志愿服务、服务乡村振兴志愿服务、关爱留守儿童志愿服务和抗疫志愿服务等主题,通过“分享+体验+互动交流”形式,与自发报名的同学们共话志愿故事,自由交流心得,分享爱、传递爱,共同庆祝属于全体志愿者们的节日。

绿色协会志愿者张翔宇向同学们分享了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将专业的环保知识进行传授,从而壮大环保队伍的故事。他介绍,“绿之梦”青少年自然教育志愿服务项目围绕美丽中国建设,组织形式多样的环保志愿服务活动,让广大青少年在参与活动过程中学习绿色发展知识、践行绿色环保实践、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培养美丽中国建设的后备军,志愿者举办的自然教育学校授课已达60余次,累计受益中小学生2000余名,自然教育训练营累计受益大学生7000余名,把“绿色”梦想的种子深植在青少年心中。张翔宇说,今年恰逢绿色协会成立20周年,通过多年的持续环保志愿接力,协会已累计培养了近3000名环保志愿者,其中骨干志愿者500余名。今年7月,“绿之梦”青少年自然教育志愿服务项目还获评了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最佳志愿服务项目,得到了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等十八个部门和单位的联合表彰。这对于我们环保志愿者是极大的肯定和鼓励。

专注非遗传承志愿服务的源行团队旨在向中小学生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志愿者们的志愿梦想,就是尽己所能,润物无声,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结合播放非遗保护短视频和现场讲解,经济管理学院会计1701班志愿者李硕带领同学了解了面塑的历史,进行活动体验,共同捏制形状各异的面塑悟空。李硕表示,“溯源薪传,我们一直在路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任重而道远。希望未来会有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到非遗文化的传承工作中,弘扬传统文化。”她的志愿服务团队在发展的过程中愈加发现,传承不单单是非遗传承人的任务或者责任,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力量汇入其中,而传承也不单单是传递下去这样简单的工作,需要在保留文化基础和精髓的条件下,不断创新出更适合当今时代的产物。从大学生群体入手,借助生动的非遗手工体验课,为非遗文化的传承工作注入更加年轻的力量。

授渔水产公益团队负责人、水产学院2018级渔业发展硕士研究生陈祖萱和同学们分享道,“作为农业领域的公益团队,就是要利用所学专业和资源平台,从科学选址、苗种繁育、病害防控、养殖管理等各个方面,为一线种养殖户提供更好的、专业的技术服务,使农业一线种养殖户提高效率,增产增收。通过这次分享会的机会,我们团队又结识多位学农业、爱农业、干农业的专业志愿者!” 。“耕读兴农·菱辟蹊径”公益团队致力通过质量兴农、电商富农、品牌强农等“三农行动”打造全国首个菱角全产业链综合扶贫志愿服务项目,志愿者走进田间地头,做给农民“看”,带领农民“干”,通过45名志愿者开展的192次志愿服务活动,让青年志愿者在脱贫攻坚中贡献智慧和力量,项目现已带动了19个村5000多位农户创业就业,菱角也从亩产不到1500斤稳定到了2500斤,农户年均增收两万元。

红杜鹃爱心社志愿者贾博元分享阳光助残志愿故事 通讯员王石径 摄

红杜鹃爱心社志愿者贾博元分享阳光助残志愿故事( 通讯员 王石径 摄)

本禹志愿服务队国际志愿者日系列主题分享活动自12月2日起开展以来,红杜鹃爱心社、蓝色精灵志愿服务队、“e路阳光”志愿服务队、本禹志愿服务队抗疫志愿者等志愿服务团队也先后参与。从阳光助残、江豚保护、禁毒宣传、抗击疫情等方面分享了他们的“志愿经”。“e路阳光”志愿服务队负责人、理学院信息1801班陈洁高兴地说,“来听我分享的同学很多,我想大家也很想了解大学生究竟可以在禁毒志愿服务这个领域发挥什么样的作用,通过本次的分享以及对我们志愿服务队工作的交流,我想能更好加强同学们对禁毒志愿服务的认识,并将禁毒意识向社会扩散开来。”“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青年志愿服务先进个人”、抗疫志愿者王庆鲁感慨地向同学们说,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疫情期间,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候,本禹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们勇敢地站了出来,单个志愿者的行动看似微不足道,但本禹志愿服务队一批批志愿者的行动汇聚起来,就能形成抗击疫情的强大青春能量,绽放战疫青春。

12月5日线上开展的“全国志愿服务云展馆”里,收录了我校本禹志愿服务队“阡陌行”恩施建始扶贫项目等十余项获得全国金银奖的优秀志愿服务项目和多件志愿服务纪实作品。视频《选择》、照片《家访路上》等获得2020年“趁年轻 去基层”全国大学生“千校千项”荣誉的优秀作品正在云展馆面向全国志愿者展出,分享志愿服务蕴含的爱的力量。

“食科一家人”志愿服务队志愿者李虎向团省委副书记王云清介绍项目情况 通讯员刘超 摄

“食科一家人”志愿服务队志愿者李虎向团省委副书记王云清介绍项目(通讯员 刘超 摄)

12月5日下午,在武昌区国际城社区,湖北省青年志愿者“12·5”国际志愿者日社区示范活动正在进行,在“青春绽放新食代,健康社区我护航”项目展台,“食科一家人”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们向社区居民们进行了食品知识科普。志愿们表示,民以为食天,科普食安知识,志愿服务永远在路上。我们志愿者的美好愿景是可以将食品安全知识科普给越来越多的人,让社区居民可以知晓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并如何科学而安全地挑选食品。团省委副书记王云清、省青年志愿者行动促进中心负责人等到展台看望慰问志愿者并予以充分肯定。

张瑜服务队志愿者向社区居民展示手捧花制作 通讯员何寿鹏 摄

张瑜服务队志愿者向社区居民展示手捧花制作(通讯员 何寿鹏 摄)

在“筑绿江城,‘园’梦社区”项目的展台,围满了附近社区的居民,园艺林学学院辅导员何寿鹏带领张瑜服务队11名志愿者正在进行插花表演。在11月底刚刚落幕的第五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中,张瑜服务队“筑绿江城,‘园’梦社区”项目获得全国金奖,得到了评审专家的充分肯定。项目指导老师熊萧萧介绍,志愿者将自己的专业知识运用到社区志愿服务当中,为社区环境绿化和景观优化提供支持,从知识科普、园艺体验到亲身实践,为社区居民设计了一整套由浅入深、层层推进的“筑绿”体验之旅。用趣味体验改变传统‘环保’给居民的刻板印象,将其转化为兴趣爱好,提高环保意识,化被动为主动。

国际志愿者日里,志愿者们的交流分享还在继续。本禹志愿服务队志愿者以青春的梦想、实际的行动生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使命担当,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与祖国同行,为人民奉献”的要求作了富有感召力的注脚。

审核人:吕瑞凯

责任编辑: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