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首页 > 新闻 > 校园快讯 > 正文

生物技术中心建立30周年纪念大会发言集锦(3)

核心提示: 本网收集整理了中国工程院院士、校长邓秀新在生物技术中心建立3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校党委常委、副校长高翅在主持会议时的讲话,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启发、中国科学院院士邓子新、国家首届教学名师郑用琏教授,张忠明教授等建设者代表的发言,以飨读者。

张启发院士:提振精神,既往开来(根据录音整理)

张启发院士在生物技术中心成立3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发言

如今每每走到学校某一个路口,三十年前的场景都历历在目。今天,我们组织纪念生物技术中心建立30周年暨“室院融合”发展论坛。上午,我们回顾一下往事,怎样进一步提振“精神”;下午,大家在一起碰撞一下,怎么继往开来,探讨我们应该做什么,能够做什么。

(讲述创建时期的其他故事)

回到今天的关键词,就是我们定义的精神。生物技术中心给我们留下怎样的精神财富?

第一个显然是艰苦创业的精神。艰苦创业不是那时候没有钱很贫穷要艰苦创业,今天中国也比较有钱了,但艰苦创业永远都是必须的。不艰苦是创不了业的,创业的人都是艰苦的,别看人家身缠万贯,没有精神和办法,成不了大事。

第二个是让年轻人挑大梁。成长是从年轻开始。那个年头,大胆让年轻人挑大梁的尝试给我们留下了非常宝贵的财富。陈华癸老先生说过一句非常朴实的话,“年轻人不挑担子怎么能成长,成长的程度跟挑担子的轻重成正比”。在座的年轻和非常年轻的这一代,如果你有挑担子的机会,担子挑得不一样,格局就会不一样。

第三点是开放包容。当时更多的是大家在一起思想碰撞。张忠明过去做什么我们不知道,我们做什么他们也不知道。那个年头就那几个学生,两个相连的实验室,研究生答辩就这几个老师,所有人都参加。有一些方法,做微生物的我本来不会,就从他们那里学来。那个年代虽然没有钱,但来的外国人还不少。外国的学者来参观的也好,来交流的也好,积极对外开放,包括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对我们视野开阔非常有作用,还和一些海外的人成了真正的朋友。不知道现在的同志们当中,在海外有几个是你真正的朋友?有还是没有?这也很重要,我们应该留下来传下去。

最后,看看我们今天面临的新机遇和挑战。我和邓子新老师前不久参与了院士甄选。大家不要觉得我们自己进步很大,今天坐在这里的确进步很大,N系列的好像很常态。因为经历了那个年代,现在跟自己过去比,我们确实进步很大。但是,要认识到,人家更多更常态,(我们自己)CNS三大杂志是非常稀缺的。这一次基金委搞的科学中心评选,我们就有差距。我们自己与国际顶尖水平的差距,和上世纪90年代初比起来,未必缩小了。

人才是最大的挑战。要重视现在同志们的成长,还要思考更多的人才从哪里来。前阵子选中科院外籍院士的时候我萌生了一个想法:我们学校可以成立一个国际顾问委员会。邀请一些外籍院士到我们这里,了解哪一个学校建立了一个什么、做成了什么事情,能帮我们出一些点子,能帮我们网罗一些人才。

实验室和产业的关系,大家也要认真考虑。要做出一些有影响的东西,在产业上也应该有体现,也争取产生经济效益,也争取(帮国家、社会)挣钱。不产生效益是不道德的,因为你花费了国家的钱做科研,做完了以后不能什么也产生不出来。

张启发院士在室院融合论坛上的发言

今天上午在讨论的过程中,我想起了《大风歌》。上午回顾过去三十年,真有一点“大风起兮云飞扬”的感慨。

把后面的事情办好,一是人的问题。“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衡量工作有没有干好,加快引进和培养优秀青年人才是关键。

二是国际化的问题。学校以后要更大气一点。前几天听陈一新书记介绍武汉的发展战略,有很大气的思路。过去光是我们少数几个人跟着感觉走,面太窄了。国际顾问委员会要拢人才,搞评估,广交朋友、交好朋友、结真朋友,用国际上通行的办法和量尺推动一流学科建设。

三是管理的问题。过去,我从一开始就强调实验室的室容室貌问题。必须高度重视室容室貌建设,从管理细节能够反映出“吾之兵士雄壮否”。《三国演义》中蒋干看到周瑜的队伍虽然不大,但是很精良,队伍的军容很整齐,一下子战斗力就来了。一个实验室如果把一个地都扫不干净,外面看着乱七八糟,你说有成果,打破头我都不会相信。

四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问题。拔尖人才的优势是基础扎实。生物学专业的学生如果把遗传学、生物化学学好了,走到哪里人家不会说你基础不扎实。要打通院系专业基础课程,培养基础扎实的拔尖创新人才。

五是抢抓机遇,围绕小龙虾等新兴千亿产业和其他重大科学问题,成立研究院、协作组。不要想着个人团队建设得小而全,要把联合工作组做实一点,对学校现有的资源跨学院动员组合,力争解决重大科学问题、现实问题。

上一页 1 23456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