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首页 > 新闻 > 人才培养 > 正文

【弘扬教育家科学家精神】杨万能:以实干实绩弘扬教育家科学家精神

核心提示:弘扬教育家科学家精神要体现在实干上。以人为本、立德树人,培育时代新人;秉守科学精神、保持创新发展;推进学科交叉、促进跨学科融合;推进政产学研融合,服务社会;坚持“走去去”和“引进来”,加强国际合作。

编者按:日前,学校召开了“弘扬教育家科学家精神 为建设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而奋斗”座谈会,在融乐愉悦的氛围中,6位院士与青年才俊分享成长故事和心路历程。6位“狮山大先生”躬耕教坛、甘为人梯、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精神令人感动、让人深思,他们为学为事为人的事迹为教职员工树立了榜样,增强了作为华农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和豪气,激发起了全校师生爱校荣校和兴校的磅礴力量。即日起,南湖新闻网将邀请部分青年教师代表说感想、聊体会、话成长,进一步传承和弘扬“狮山大先生”的崇高风范和精神风貌,将教育家精神和科学家精神的宏大叙事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实际行动。

微信图片_20240104210817

杨万能教授(右二站立者)向新生介绍作物表型实验室


杨万能:以实干实绩弘扬教育家科学家精神

六位“狮山大先生”和青年教师一起共话教育家科学家精神,我深受启发。他们的精神激励着我们年轻一代人继续奋发图强,为我国科教事业发展而踔厉奋斗。

要做顶天立地的科研。从金梅林院士和张献龙院士的讲话中,我深刻体会到真正的教育家科学家应时刻关注国家战略科学问题,将科研教育工作与国计民生紧密结合起来,做“顶天立地”的科研,做“真正有用”的科研。陈焕春院士经过几十年的奋斗,将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结合起来,成功打造兽医民族品牌;傅廷栋院士也多次提到要将文章真正写在祖国大地上,并身体力行,至今仍奔赴在油菜产业第一线,值得我们每一位科研工作者学习。

要做一位全面发展的人。从张献龙院士的讲话中特别谈到:“做好科研的前提要做好一个自律的人、乐于帮助别人的人、有志向的人、有计划的人、不断学习善于学习的人……”邓秀新院士也语重心长地说:“一个人走,可能走得快,但一群人可能走得更远。”在当今交叉学科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我们年轻科技教育工作者要想走得远,不仅要自己发展,更要团队发展,持续培植交叉学科思维,注重个人和团队的协同发展。

要做好科研精神的传承。张启发院士在讲话中多次提到,国家的未来在年轻一代青年学者身上。笔者自身的成长发展过程始终伴随张启发院士等“狮山大先生”对我的扶持和鼓励,同时也深刻体会到华农是一片适合新型交叉学科成长和年轻人成长的沃土。我们要学习和传承六位“狮山大先生”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宝贵科研精神,在学生培养中将这种宝贵精神继续传承下去,鼓励学生敢于勇闯“无人区”,敢于挑战权威,以艰苦奋斗的实干精神为农业现代化发展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

弘扬教育家科学家精神要体现在实干和实绩上。我主要从事作物表型及智慧农业相关研究工作,为做好智慧农业人才培养、保持作物表型领域国内外领先优势,我认为需要从如下几点着手:

以人为本、立德树人,培育时代新人。作为教育家精神的核心,立德树人不仅是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应将这一理念贯穿于科研和教学全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和关注农业对社会、环境的影响,激发他们为解决全球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的源动力。

秉守科学精神、保持创新发展。科学精神是推动任何科研工作发展的核心,包括怀疑精神、求真务实、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在作物表型及智慧农业研究过程,要不断探索、实验和验证,以科学的方法、严谨的态度、开阔的思维进行求真探索。

推进学科交叉、促进跨学科融合。智慧农业涉及植物学、遗传学、信息技术、数据科学等多个学科,因此需要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应鼓励和实践跨学科合作,汲取不同领域的先进理念和技术,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更广阔的视角。

推进政产学研融合,服务社会。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为农业生产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助力提高农业生产力和农产品质量。同时,通过普及科技知识,提高农民的科技素养,推动农业现代化。

坚持“走去去”和“引进来”,加强国际合作。面对全球化的挑战和机遇,智慧农业的发展需要更多国际交流合作,深化国际合作广度和深度,思考、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共享资源,并保持优势方向的国内外优势地位。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华农的六位“狮山大先生”实属吾辈之楷模,不仅激励着我们科研教育工作中要激扬梦想、追求卓越;更是狮子山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每一位科技教育工作者永远传承和发扬。

(本文作者系植物科学技术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蒋朝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