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首页 > 新闻 > 校园快讯 > 正文

熊立仲教授获“湖北五一劳动奖章”

核心提示:近日,湖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湖北省总工会发文表彰2024年湖北五一劳动奖和湖北省工人先锋号先进个人和集体,我校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熊立仲教授荣获 “湖北五一劳动奖章”。

南湖新闻网讯(通讯员吴力)近日,湖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湖北省总工会发文表彰2024年湖北五一劳动奖和湖北省工人先锋号先进个人和集体,我校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熊立仲教授荣获 “湖北五一劳动奖章”。

附件:熊立仲教授事迹材料

求是创新强种业 启智润心育英才

——记华中农业大学熊立仲教授

熊立仲,男,土家族,民盟盟员,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院长、作物遗传改良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绿色超级稻”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负责人。他曾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获聘“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农业部杰出科研人才。因在非生物逆境抗性研究领域作出突出贡献,他被授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

他政治素质过硬,以实际行动践行“两个维护”,胸怀“国之大者”,坚定科研报国志向,把保障粮食安全、推进种业振兴作为自己的毕生追求,创新培育节水抗旱优良水稻种“芯”。他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的学生中多位获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海外优秀青年基金,把强农兴农的接力棒传到了青年人才手中。他从严修身治院,大力弘扬优良师德师风,模范践行严于律己、廉洁奉公,在学院院长的岗位上履职尽责,加强师生“价值共同体、学术共同体、成长共同体”建设,推动学院形成“三全育人、五育融通、师生融乐、全面发展”的育人格局。

矢志科研报国 创新种业强“芯”

熊立仲自幼在山区长大,看着平原地区的人们都能吃上米饭,童年的他心中打下一个问号——什么时候山里的坡地也能种上水稻,让每一位山里人都能吃上大米饭,不再挨饿?这颗种子悄悄生根发芽。在读研时熊立仲选择了水稻作为研究对象,心中强农兴农梦想的幼苗也随之愈发茁壮成长。

微信图片_20231026083937

熊立仲教授主持学术会议

矢志报国,勇攀高峰。2002年9月,他放弃海外待遇优厚的工作机会,主动申请回国,投身强国建设。二十多年来,熊立仲和团队成员始终心怀“国之大者”,坚持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围绕农业重大需求,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持续开展水稻非生物逆境抗性研究,推进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他牵头建立了世界领先的水稻抗旱研究设施和技术平台,首次建成3000多平方米的模拟大田干旱条件的干旱胁迫设施。在自主建立世界上第一套水稻表型自动化高通量测量平台基础上,成功地把高通量无损的检测技术优化应用于大田条件下的水稻大群体干旱应答精准鉴定。他系统地研究了水稻抗旱性遗传基础,揭示了水稻避旱性、耐旱性、逃旱性等不同抗旱机制的遗传调控网络,鉴定了100多个抗旱相关基因,深入分析了20多个有重要基因的功能,挖掘到一批有育种价值的节水抗旱性自然变异位点,创建了一批节水抗旱性显著提高的水稻育种中间材料。

熊立仲专注水稻非生物逆境抗性的遗传和分子基础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农业部专项、“973”计划、“863”计划(重大专项)等科研课题30多项。多年来,他以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90多篇,代表作发表在Nat Plants、Mol Plant、Plant Cell、Nat Commun、PNAS等杂志上,论文总他引3000多次,单篇最高他引1000多次,连续7年入选高被引学者榜。他还获得了中国基因发明专利29项、国际专利4项、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级自然科学一等奖2项、省部级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

聚焦立德树人 培育时代英才

长期以来,熊立仲自觉践行教育家精神,坚持用实际行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用卓越文化涵育优良学风,悉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培根铸魂,师者仁心。熊立仲强调对学生的价值引导,鼓励他们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农业强国建设中发光发热,实现“与祖国同行,为人民奉献”。他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结合,用自己的热情和投入感染着身边每一位人。他的博士生研究生胡丹说道:“每年水稻种植季,他都带头下田播种和插秧。最炎热的三伏天,他带着我们一起去抗旱大田观察表型。实验进展遇到困难,熊老师鼓励我们要大胆假设,多去尝试和探索,小心求证。他提醒我们即使是失败的实验,也要认真记录和分析原因,这样才能在每一次实验中有所收获。”遇到学生经济困难,他总是慷慨解囊,个人资助学生金额累计数万元。他积极投身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入选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英才计划”导师,已指导6名中学生参加科研探索。他关注青年教师的培育和成长,主动担任他们的成长导师,在他的帮助下,学院10多位青年教师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

微信图片_20231026083826

熊立仲教授指导田间试验

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熊立仲在2006年专业核心基础课《生物化学》的教学过程中,创新性地提出“千问计划”,“了解学生在想什么”,推动了学校强化启发式、探究式、互动式的教育教学改革,开设“千问计划”系列课堂、博客、师生面对面交流平台等,邀请专家教授为学生答疑解惑。时任校长张端品在看完报道后提笔撰写千余字读后感,被新华网、中国青年报等众多媒体关注。他主持“强化科研育人,培育卓越人才”获批教育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精品项目1项。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湖北省教学成果特等奖、一等奖各1项。当前,熊立仲正带领同事们致力于生物科学拔尖计划2.0基地建设。“这项计划围绕国家战略,融合农业院校特色,希望探索出一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新路径。”熊立仲如是说,他希望将理想信念教育、学科技能传授、综合素质培养相结合,培养出具有全球视野、扎根生物科学领域、立志解决重大科学问题的时代英才。

从严修身治院 促进五育融通

熊立仲把“勤读力耕,立己达人”的校训精神践行在学院师德师风建设和廉洁廉政教育上。他见贤思齐,向陈华癸、张启发等老一辈科学家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同时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把高尚师德师风和优良学风传递给身边的师生们。

立德修身,从严治院。作为学院院长,熊立仲始终把师德师风建设、清正廉洁教育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他率先垂范,在全院教职工大会上带头宣讲师德师风,提出和实行课堂育德、典型树德和规则立德。他带领班子成员健全“引人-育人-留人”人才支持体系,依托“南湖论坛”大力推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组织实施“龙云计划”“名师计划”和“百川计划”,提升学院教师科技创新、教书育人能力,激励他们向着引领世界科技前沿的目标大踏步迈进。他把学术诚信视为教师职业发展的生命线,在学院推行“交规式”学术规范。他亲自宣讲实验记录书写规范、实验要点及心得体会,并定期检查,强调从源头上践行科研诚信。“记录本不仅记载了实验的过程和数据,也反映了大家的治学态度甚至人生态度。”

微信图片_20231026083840

熊立仲教授在实验一线(本文图片由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提供)


五育融通,师生融乐。熊立仲积极倡导和践行师生“价值共同体、学术共同体、成长共同体”工作思路,凝聚全体教师、管理服务人员、优秀校友等形成育人合力,引导师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共同成长。他注重发挥美育作用,推动举办“创见”生物艺术展、湖北省微生物培养皿艺术设计大赛、湖北省大学生酒体设计大赛等,引导青年学子在加强专业能力的同时提升审美素养。他提出“Healthier, Happier, Higher”(更健康,更快乐,更卓越)的3H理念,组建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赛、乒乓球5个体育俱乐部,倡导师生以体育运动为载体共融齐乐、平等交流。他还带领师生深入乡村振兴一线开展社会实践,推广“双水双绿”理念;共同走进社区抗击新冠疫情、走上武金江堤值守汛情,守护校园、保卫武汉。

熊立仲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以教育家精神为人生高标,以教师职业行为准则为价值标尺,坚守三尺讲台,潜心教书育人,厚植教育情怀,涵养师德修养,以实际行动不断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教育强国历史使命,努力书写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师者荣光!

审核人:余顺华

责任编辑:蒋朝常 王铭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