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首页 > 新闻 > 社会服务 > 正文

采挖“地下雪梨”:工学院助力荸荠产业发展

核心提示:阳春三月,正值荸荠收获关键节点,华中农业大学水稻与水生蔬菜生产机械化科研团队赴武汉市黄陂区开展荸荠机械化收获现场展示观摩会,为荸荠种植户提供技术帮扶。

南湖新闻网讯(通讯员 杨付康 李春林)又是一年三月天,荸荠收获正当时。往年春分前后,武汉市黄陂区陆咀村田间地头一片忙碌,农民们拿起铁锹和耙子,将种满荸荠的田块一点点翻开,用耙子仔细将荸荠耙出。今年,一台荸荠收获机驰骋田间,代替了人工翻土捡拾,用现代的农业智慧助力了农民增收致富。

荸荠学名又叫马蹄,自古有“地下雪梨”之美誉。荸荠一亩收成可达三四千斤,市场行情好时,亩产值可超万元,效益远超水稻。但让人苦恼的是,采挖一亩荸荠要30个左右的人工,严重影响着农户种植积极性。

2023年及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完善联合研发和应用协作机制,大力实施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加紧研发丘陵山区适用小型机械,完善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开辟急需适用农机鉴定“绿色通道”。华中农业大学水稻与水生蔬菜生产机械化科研团队紧紧围绕国家战略,响应国家号召,联合省农业事业发展中心、武汉市农机推广中心、湖北首兴机械股份有限公司、陆咀村支两委打通荸荠收获机产学研用壁垒,构建了多级多部门协作平台。

六指街道陆咀村村书记陆强说:“荸荠种植耗费大量人力,育苗、移栽、收获等各个作业环节都是人工,特别是荸荠采挖,农民拿个铁锹一点点把泥土翻开,再弯着腰用耙子将荸荠与土分离,最后再逐个捡拾。每次看着村民弯着腰捡荸荠,我就盼着能有一台好用的机器帮帮大家。”

水稻与水生蔬菜团队负责人张国忠教授很早就关注到这一技术难题,他说:“许多农户向我们讲述了当前面临的荸荠采收困境,我们希望能为广大农户研发一款荸荠收获机来替代繁重的田间劳动、降低用工成本。”自2019年开始,张国忠教授针对荸荠收获人工成本高、收获效率低等问题,开展了荸荠收获专用机械的研发,开发了共计4代产品,于2022年研制的第四代荸荠收获机通过了武汉市农机鉴定总站的性能鉴定,于同年与首兴机械公司鉴定了成果转化协议,并纳入武汉市农机购置补贴目录。

荸荠收获机作业效果

荸荠收获机作业效果

荸荠收获机轰隆驶过,一整片荸荠田就收获完毕。陆咀村荸荠种植大户陆兵算了一笔账,“往年人工采收荸荠时,荸荠损伤严重,采收效率低,现在使用荸荠收获机来作业,算下来,机收每亩每年产值比人工收获多5300元,加上节约的4500元人工成本,机收每亩年收益能多9800元。”

陆兵购买的这台荸荠收获机由首兴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生产,除去购机补贴,每台仅需1万多元就能下田作业。首兴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袁飞介绍:“受不同荸荠品种和种植环境不同,如黄陂荸荠、黄冈荸荠、广西荸荠的果实大小均有差别,公司在相关科研人员的指导下,因地制宜进行了改良,终于使机器可以最大程度满足不同地区荸荠收获农艺要求”。

2021年华中农业大学依托首兴机械有限公司建立了研究生联合培养实践基地,在锻炼培养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同时,为公司提供了充足的智力资源。同时,华中农业大学水稻与水生蔬菜团队在国家特色蔬菜产业技术体系支持下,联合黄陂、团凤地方政府建立荸荠机械化技术示范基地,推进荸荠机械化种植示范生产,推广了荸荠机械化收获、无人机均匀施药、智能化病虫害识别等技术。

张国忠教授介绍荸荠收获机工作原理

张国忠教授介绍荸荠收获机工作原理(通讯员 杨付康 摄)

张国忠表示,产业发展离不开政府、高校、企业、合作社等紧密协作,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以建立各级联合研发推广平台为基础,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大力实施新技术新装备的示范推广应用,携起手来共同推动湖北省荸荠产业进一步强基固本、提质增效。

审核人 张国忠

责任编辑:蒋朝常 张雅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