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首页 > 新闻 > 人才培养 > 正文

器乐技艺普及班:学长为师 共同学艺

核心提示:12月26日,大学生器乐技艺普及班分享交流会举行,自此,为期两个月的器乐技艺普及班第一期课程落下帷幕。

二胡班老师正在教学(2)(沈希飞 摄)

“小老师”指导下认真学习二胡的同学(通讯员 沈希飞 摄)

琵琶课堂(沈希飞 摄)

同学们正在尝试演奏琵琶(通讯员 沈希飞 摄)

竹笛班同学演奏竹笛(学通社记者 汤景颢 摄)

竹笛班同学演奏竹笛(学通社记者 汤景颢 摄)

“华农人要‘艺术地’毕业!”12月26日的大学生器乐技艺普及班分享交流会上,校党委书记高翅和同学们期许道。

自此,为期两个月的器乐技艺普及班第一期课程落下帷幕。

开课堂:初衷既定 精心筹备

如何能让更多的同学真正接触到并实际演奏器乐?而怎么样又能让同学们在学习演奏中,体会到艺术魅力,增强自我艺术修养呢?

校团委艺术教育中心沈希飞老师发现,我校大学生艺术团与同学们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除了一些有功底的同学,大部分同学只能通过音乐会或者艺术讲座接触艺术,没有机会亲自上手演奏。抱着艺术普及的想法,校团委书记彭小川便提出了针对零基础同学的器乐培训计划,由艺术团中的优秀成员开班授课,为同学们提供学习体验的机会。

今年10月起,校团委和艺术团开始了本次课程的筹备工作。在前期准备过程中,他们遇到了诸多困难。“器乐培训面向的同学范围很广,艺术团的同学也对这个活动很感兴趣,但民乐乐器造价高,授课的时间空间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校艺术团团长宫照伊湄同学回忆道。在综合考虑乐器、人员、时间空间的限制以及同学们的接受程度后,沈希飞最终选出竹笛、琵琶和二胡这三种乐器作为第一期器乐培训的“主角”,决定开设竹笛班和琵琶班各一个、二胡班两个,每个班招收20名学生。

“有300余人报名,没想到有这么多同学对民乐感兴趣。”宫照伊湄说道。

培训中,7位“小老师”都是有十年以上乐器学习经验的民乐团成员,他们平时经常参加大学生艺术沙龙,还都上过音乐鉴赏的通识课。尽管拥有“充足”的经验,但他们也心情忐忑。与同学们初次见面的前一天,新上任的“小老师们”反复斟酌培训内容、授课节奏、讲解方式,以期达到最好的效果。

广告1801班的李筱璐是民乐团团长,也是琵琶班的主讲人之一。为了准备课程,她从自我介绍到教学顺序,再到课程的性质、内容和要求,列了一份详细的提纲。“我还从来没有这样讲过课,未知带来紧张。”她笑谈,自己虽然有丰富的琵琶学习经验,但还是会对即将开始的课堂感到紧张。

勤钻研:乐音曲谱 深刻心间

清脆明亮的琵琶,音色丰富的竹笛,柔美抒情的二胡,三种经典的民族乐器在各自的课堂上大放异彩,将山光水色蕴在乐曲间,让同学们沉浸在乐音中。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弹奏之前一定先把琴弦调好!”“大拇指伸开,两点一线往前推,加点爆发力。”“竹笛演奏时身姿一定要挺拔!”……“小老师们”穿梭在课堂的每个角落,手把手指正同学们不规范的动作,他们抠细节、抓关键,并与有基础的同学们配合,帮助乐器“新手”们掌握技巧、快速上手。

经济1904班的陶中昊是竹笛班的主讲人。出生在民乐世家的陶中昊自小便与各种乐器结缘,竹笛十级、长笛五级,中阮、钢琴、吉他也都能够熟练演奏的他在大一时便加入了校艺术团。在竹笛课堂上,陶中昊风趣幽默,为大家现场展示南派竹笛的代表作《幽兰逢春》与《春到湘江》等乐曲,将自己的学习体验倾囊相授。

放下竹笛,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二胡班的学员。陶中昊笑道:“我的曾祖父在民国时期是当地的二胡名家,家中有不少他留下来的琴,但我一直没什么机会进行系统的学习,这让我很遗憾。”为了弥补这份遗憾,这学期他将曾祖父的一把二胡带来了学校,准备找机会学习,正巧赶上了这次培训班。“当学生能让我更好地沉下心来去教学,更好洞察学生的思路。而兼有‘老师’的身份,则让我更能理解老师的授课思路,这对我二胡课的学习很有帮助。”

在同学们看来,这种“学长学姐”授课模式十分新奇。动科2004班的陈映西说:“学姐授课能让我们更放松地学习,这样学起来不会太累。”生科1801班的刘晓则是彻头彻尾的音乐“新手”,他不认识音阶,也听不出旋律和节拍。“第一次打开二胡时,我都不知道怎么把零零散散的配件组装起来。是夏秋冬学姐装弦、装弓、擦松香、调音,一边帮我一边给我耐心解释,鼓励我拉出了人生中的第一弓——刺啦刺啦的那个声音。”他真诚地说:“第三次上课我还是只能拉出不好听的声音,但杨慧学姐帮我纠正拉弓的姿势,解释拉弓的原理。我因为没有练习忘记了已经教过的知识,她们也从不会责备我,而是耐心地帮我纠正。”为了专心练习而不打扰到别人,那节课后,刘晓坚持每天中午吃完饭去狮子山上拉一个小时二胡。在重复练习下,他的二胡日益流畅,少有杂音。

展风采:音乐相伴 携手同行

在两个月七次课程的练习之后,第一期器乐技艺普及课展示交流会如期举行。12月26日的大学生活动中心耕读学堂内,四个班级齐聚一堂,进行结课汇演。校党委书记高翅也来到了现场,与同学们一起体验这场别开生面的课堂。

琵琶班全体演奏琵琶(学通社记者 汤景颢 摄)

分享交流会上,琵琶班同学演奏琵琶(学通社记者 汤景颢 摄)

交流会上,四个班级依次进行学员学习成果展示,师生诉说课堂感想。竹笛合奏《奇异恩典》,琵琶合奏《铃儿响叮当》,二胡合奏《小星星》《茉莉花》……一首又一首经典曲目潺潺流出,乐音悠扬,各具特色。虽然技巧略显笨拙,但同学们端坐在谱架前,目光专注,姿势专业,出色地完成了表演。

生科2002班的陈钶为大家带来竹笛独奏《送别》,他笑称,初中学过两年竹笛的他有一种“久别重逢”的惊喜感:“相比之前带着某种功利性的学习,现在我对竹笛回归到了单纯的喜欢。”应化2002班的陈柯明弹奏了琵琶一级考级曲《老六板》,尽管之前只在暑假学习过一个月,他的手法却相当娴熟。“在跟学姐上课时,她们会帮我纠正很多之前学习的技法错误。”陈柯明感概:“我现在还在跟着民乐团学习中阮,老六板是中阮的三级考级曲,在琵琶里却只是一级,说明学琵琶真的很不容易啊。”

“我们学习的琵琶有30个品、4根弦,学习难度是很大的,大家经过两个月的课堂学习,能学会弹曲子,还能掌握换弦、换把这些方法,我觉得比我当年强多了。”李筱璐笑道。

林学2002班的吾拉木如苏力是塔吉克族同学,谈起自己学习竹笛的体验,他说:“我们民族也有类似于竹笛的乐器,我一直很想学习这个乐器。第一次吹笛子的时候,我根本出不了什么音,老师教了我很多方法,我又练习了很多次,才终于吹出音来。”陶中昊表示,比起在一些专业知识点上抠细节,他更希望提升同学们的音乐鉴赏能力,让他们尽可能多地接触音乐技巧和音乐知识,培养对音乐的兴趣。

听了同学们的演奏之后,高翅与同学们分享对音乐的感悟。“大学生活就应该是这样的。生活里不能没有音乐,没有音乐,总觉得少点什么。” 高翅说,“音乐什么都能表达,能表达自然风光,也能表达心境。对精通乐器的人来说,乐器就是他们灵魂的一部分,精神文明的一部分。”

高翅还鼓励刚刚入门的同学们继续练习,在学长学姐毕业之时再聚在一起演奏给他们听。他也为零基础参加器乐培训的同学感到欣慰:“有信心从零开始就是最大的勇气。人生总会遇到自己没有接触过的东西,想做就去做,学艺从来都不晚。”

据沈希飞老师透露,下一期的器乐技艺普及课会增开到10个班,接触更丰富的乐器门类。“大家不只是接触到了一门乐器,还拥有了因为艺术而不同的大学生活。我希望大家能够继续学习下去,今天是第一期课堂的结束,也可以是你们新一轮学习的开始。”沈希飞老师说道。

(本文作者系学通社记者 张璐 宗怡梅 杨悦审核人 沈希飞)

责任编辑: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