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首页 > 新闻 > 人才培养 > 正文

讲讲老师的事:10位同学心中的感动事

核心提示:在第34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教师工作部采访了部分同学,从学生的视角,择取了我校第五届师德标兵、师德先进个人的10件育人小故事。这些平凡的小事,立体呈现了我校老师潜心立德树人的生动场景。

在第34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教师工作部采访了部分同学,从学生的视角,择取了我校第五届师德标兵、师德先进个人的10件育人小故事。这些平凡的小事,立体呈现了我校老师潜心立德树人的生动场景。

“这是个能让梦想生长的地方”

“你的梦想是什么?”

第一次参加严建兵老师实验室组会时,生物学基地班1501班李书彦突然被导师问到这个问题。

李书彦说,刹那间她没答上来。但她回想起了和严老师的几次接触。新生入学专业导论时,严老师说,“如果你迷茫于规划,那就先把每门课考95分以上,以后想去哪儿去哪儿”。作客千问计划时,严老师介绍自己实验室的理念:“有饭吃、有衣穿、有闲钱、谈恋爱”——这个“谈恋爱”可以理解为自由研究感兴趣课题的两情相悦。

李书彦发现,这是个能让梦想生长的地方。比如作为一个大三本科生,被安排独立与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刘长军教授讨论课题;比如在实验室组会时,老师和每一位同学平等自由地讨论课题;比如,老师不会直接告诉你“这是错的”,而是鼓励“多去试试”;比如,老师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国际国内学术交流机会。

“我的梦想是让更多的人更容易地享受到更优质的玉米”,李书彦正在为梦想努力。


“他第一个拿起扫帚打扫教室”

“有一次,何启盖教授来兽医临床大楼的大教室上课,走进教室后,看到杂乱不堪的教室,他并没有直接开始讲课,而是拿起清洁工具开始打扫起卫生来”, 动科动医学院晓锋(化名)同学谈到,看到何老师的举动,同学们顿感羞愧,也纷纷跟着老师一起行动起来。

晓锋同学说,这件事情给了我们很大的触动,何老师虽然一句话未说,但却给大家上了生动的一课。


“他悄悄帮学生交学费”

“曾有一位王老师的硕士研究生因家庭贫困负担不起学费,就利用课余时间摆地摊勤工俭学,王卫民老师知情后,悄悄的替他交了学费”,王卫民的学生陈自立(化名)谈到,在生活中,王卫民老师给予了同学们父亲般的关爱。

如今,这名学生凭借扎实的专业技能和出色的科研能力也已经成为一名高校教师,他每临人生选择的重要关头,第一个想到的还是王老师。

“他陪我们通宵熬夜写报告”

“人生的第一次通宵,没想到是李国亮老师陪伴我们一起写报告度过的。”

信息学院周恒同学说,参加ASC18世界大学生超级计算机竞赛期间,李老师白天和大家一起准备竞赛,傍晚,他还要搭车赶回学校上课,第二天,他又乘坐最早的一趟车赶到赛场。

有一次,因为时间紧迫,要准备的初赛课程报告必须在第二天之前就完成,李老师二话不说就留下来和同学们一起奋战,大家齐心协力,熬了一整个通宵,终于拿出了一份不错的报告。

因为比赛时大家都十分紧张,顾不上吃饭,李老师又买来酸奶和水果,给大家补充营养。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团队最终取得一等奖的好成绩。

“老师冒着暴雨帮我买西瓜”

“邓小炎老师是一位特别细心负责的老师,在学习、工作及生活中,他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谈起自己的导师, 理学院2014级硕士研究生袁佩佩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直到今天,我依然清晰的记得老师在大雨中开车找西瓜的背影。”

袁佩佩说,“2016年夏天,武汉市连续下了好久的暴雨,当时武汉城区渍涝严重。我的研究课题是西瓜成熟度无损检测的统计学习模型及应用研究,研究过程中需要购买不同成熟度的西瓜采集信号数据,可碰上大暴雨,武汉市大部分瓜田都受灾,无法满足实验需要,我当时焦急的睡不着觉。邓老师就亲自开着车,冒着暴雨跑遍了大半个武汉,终于在某个郊区的瓜农那里帮我买了不同成熟度的西瓜。”

“他有一本班主任工作日志”

“田北海老师有一本班主任工作日志,上面密密麻麻地记下了班上每一个同学的家庭情况、个性特征、兴趣爱好、困难与困惑等信息。”社会学1401班的班长王成锋回忆到,“每逢端午中秋这样的节日,田老师都会自掏腰包给同学们买粽子和月饼,以解大家的思乡之情。大家印象最深的还是去田老师家里一起做饭,交流感情,切磋厨艺。”

最让王成峰感动的是,田老师不仅仅在学业上指导大家,平时学习、生活的点滴小事也都被他看在眼里、放在心上,看到同学们有困难,他总是竭尽全力帮助大家。

“你不仅是学生,也是co-worker”

“至今,我仍然清楚地记得初见胡荣桂老师的场景。”资源与环境学院研究生魏文娟回忆起与胡老师第一次见面,胡老师对她的勉励:“你不仅仅是学生,还是co-worker。对老师而言,更希望与你共同探索、携手并进。”

“老师的这句话对我触动很大,这是我收到导师的第一个‘人生锦囊’。在后来的学习研究中,他更是用行动支持和帮助我们,和我们一起面对困难、迎接挑战,鼓励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放开束缚,主动作为。”魏文娟说“正是老师的影响,让我在科研的道路上攻坚克难,做更好的自己!”

“他是严师,更是慈父”

在生科院研究生余芸看来,导师孙明教授是严师,更是慈父。

对待学术问题,孙老师一向严苛。一次例会上,余芸展示了拍摄的显微图片,由于图片质量不高,被孙老师严肃的批评了一顿,“他教导我做事情就一定要认真做到最好,不能仅用‘有和无’作为评判标准,而是要仔细观察每一处细节。”

“但在我的研究课题遇到了瓶颈时,孙老师却十分耐心,帮我梳理思路、寻找解决方案,记得有天我们一直从上午八点谈到了中午一点钟,在解决完我所有的疑问之后,孙老师才去吃饭。走之前孙老师面带笑容的问我‘现在不迷茫了吧?’,我的内心涌过一道暖流。”

“他带着我们一起涂鸦”

谈到自己的导师张斌老师,园艺林学学院张倍铭同学颇有感触的说:“平日里,大到一个项目,小到一张海报,每一份设计他都注重激发同学们的创作热情,每一个环节他都在为大家尽力营造创作的氛围。”

“前阵子张老师带着我们一起学府涂鸦,从方案的设计开始,他就鼓励大家跳出固有思维模式,大胆想象,开心创作。最终的方案也是大家头脑风暴、集思广益的成果。到了涂鸦现场,他也注重和大家分工协作,给每个人都留下充足的创意发挥空间。我们能够深切感受到,他是在身体力行的引导我们成长。”

“他对同学们非常慷慨,自己却特别节俭”

“谢定源老师在生活中特别节俭,对学生们却非常慷慨。”

食品科学技术学院成令茹说,在担任校食品科技协会指导老师的20多年间,谢老师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指导同学们开展工作。有一阵子协会因缺少经费无法开展活动,他便自掏腰包为协会提供了7000多元资助。还有一名研究生因家里发生变故无力承担学费,他就拿工资给帮学生交了学费。

每当看到谢老师骑着那辆旧自行车的身影,同学们都深为感动。

采写人:记者思宣;学通社记者 李海男郑灿栩吴楠 王晟璐

审核人:程华东

责任编辑:景怡澜